揭秘日本最新潜艇:扮演“中国潜艇突袭者”(图)(2)
“黑龙”号潜艇内部构造图
自造消音瓦是亮点
“黑龙”号的全部耐压艇壳,采用高张力钢板制造,其下潜深度达500米左右,水下隐身能力和生存能力比亚太多数同类常规动力潜艇更强。在探测技术上,“黑龙”号在保有传统的艇壳声呐和拖曳式线列阵声呐之外,还罕见地装备了与美国核潜艇性质一样的舷侧被动声呐,组成强大的声呐探测阵列,可探测到来自水中各个方向的远距离目标。
对潜艇而言,噪音是其最致命的“软肋”。为此,“黑龙”号特别在艇体表面贴敷一层消音瓦,从而大幅降低其潜行时产生的噪声。据日本《世界舰船》杂志透露,由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开发的消音瓦,用橡胶材料制成,以粘合剂与艇体接合并用螺钉固定,其消音系数可达90%以上,能使敌方的探测能力降低50%—75%。不仅如此,“黑龙”号的全部机械设备均安装在浮筏基座上,基座与潜艇艇体柔性连接,使主机及其他设备的大部分噪音不易传到艇外。据测算,仅此一项技术就可使“黑龙”号潜艇的噪声降低15—20分贝。
“黑龙”号是日本现役最大的潜艇,这意味着它给予人员和装备以更大的可用空间。它在艇艏部位配置6个大口径鱼雷发射管,能以齐射方式对敌方目标展开“饱和攻击”。据悉,“黑龙”号艇内至少装备20枚鱼雷和导弹,包括最大射程38—50公里的日本产89式线导鱼雷和美国出售的潜射型鱼叉反舰导弹。不仅如此,若执行秘密布雷任务,“黑龙”号潜艇还可加装日本自行研制的智能水雷,可在水中航行至指定海域潜伏,水雷上安装的自导装置具有敌我识别能力,当敌舰艇通过时,能够自动发起攻击。据日本《丸》杂志披露,“黑龙”号能有效配合海上自卫队的主力护卫队群执行所谓“保卫西南、东南两条1000海里海上交通运输命脉”的任务。
矛头明显指向中国
冷战时期,日本始终保持一支强大的常规潜艇群——常年在役数量达16艘,而且在质量上也保持着很高水准。此后几十年来,日本共建造了9个级别的潜艇,平均不到5年即推出一级,往往是一级潜艇正在建造时,另一级已开始设计。海上自卫队潜艇的更新速度也快得惊人,一般以每年退役1艘旧艇、服役1艘新艇的方式更新换代。
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共有6个潜水队,按照奇偶数对应的方法,分属两个潜水队群,即第一、三、五潜水队隶属第一潜水队群;第二、四、六潜水队隶属第二潜水队群。第一潜水队群驻扎日本东南部的吴港海军基地,第二潜水队群驻扎东北部的横须贺海军基地,它们的职责范围覆盖西太平洋。从技术层面上看,日本当前最先进的苍龙级潜艇都集中在第一潜水队群,其矛头明显指向中国。这绝非危言耸听,据英国《简氏情报评论》介绍,潜艇不仅是战时有效破坏对方海上交通线的工具,平时也是最值得信赖的情报搜集平台,像苍龙级这样的安静型AIP潜艇,完全能用于海底地形绘制和水文资料统计,甚至能对海底电缆展开监听。
美国《星条旗报》的报道认为,日本潜艇曾长期扮演“中国潜艇突袭者”的角色,与美国海军共同切磋对抗战术。在近几年举行的美日反潜演习中,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与美国航母战斗群在海上大玩“猫捉老鼠”与“老鼠戏猫”的把戏,双方以“完全实战”的形式进行:日本潜艇以单艇、双艇和四艇分别对美国航母实施偷袭和“狼群攻击”战术,而美国航母战斗群则出动反潜机、护卫舰、攻击潜艇“猎杀”日本潜艇。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前军官罗吉·小埃斯顿曾说过:“美日海军切磋反潜战术的好处,是让盟友之间有更加亲密的协作。因为,中国越来越多的先进潜艇已提出了挑战,我们要训练我们的海军有能力应对这种新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