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专家指导中国试制飞机发动机:不能怕报废多
1951年3月,苏联开始派专家到111厂(现中航工业黎明)指导飞机发动机修理工作。当时正处在抗美援朝期间,战争要求工厂尽快掌握技术,多修发动机,以满足战争需要。
从1951年到1954年,先后有96名苏联专家在111厂工作。第一批是以布里严特为首的专家组,他们顶班工作,既做示范又讲课。布里亚特还针对生产中忽视质量和手工业作风,帮助工厂树立航空产品质量第一的思想。1954年在发生三种螺栓因加工不良和没有除氢造成一万多件报废后,布里亚特给全厂职工上了一堂“航空工业没有小事情”的质量课,指出小超差会引出大事故。航空工业的技术质量工作只允许做对,不允许做错,这些帮助和指导为创建初期的技术质量保证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修理逐步转向制造以后,1954年9月第二批以谢霍夫为首的46名苏联专家进厂。他们主要对生产技术管理上的重点问题进行指导,以保证设计资料、工艺资料及各种冶金与工艺标准的有效贯彻。在涡喷5发动机试制中,苏联专家反复告诉工人:“我们到中国来的任务,就是帮助你们建设,帮助你们学会独立工作。”
在试制涡轮叶片期间,因技术未完全吃透,一度报废较多,有的干部和工人心疼材料浪费,意欲停止试制。为此苏联专家郑重地向中方厂长说:“在试制期间,不能怕报废多而不敢干了。经验是在实践中得来的,无论如何要继续试制下去。”在苏联专家的坚持下,试制工作进展迅速,有的产品很快转入批生产。(桑抱冬 艾银生)
相关报道:苏联向月球发射24颗探测器 仅30%探测任务完成
揭秘毛泽东坚持发展核武器:苏联不给技术极好!
冷战苏联艇长曾欲向美军射核鱼雷被属下劝阻
中国首枚空空导弹研制:总师惊人记忆苏联数据
1938年苏联28架战机奇袭日军 创长途轰炸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