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首批维吾尔族女水兵:两次横跨印度洋(图)
新闻背景
维吾尔族女水兵
2011年底,20名维吾尔族姑娘应征入伍,从天山脚下来到南海之滨,成为海军首批维吾尔族女水兵。
经过两年的锻炼成长,她们中12人被分到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3人来到中国海军唯一的医院船“和平方舟”号,另外5人登上大型船坞登陆舰“井冈山”舰。
此刻,正在遥远的亚丁湾海域随“井冈山”舰执行第15批护航任务的官兵中,就有她们的身影。
辽阔大洋上,这群维吾尔族姑娘正书写着中国女兵的新传奇!
两次横跨印度洋!
22岁的维吾尔族姑娘古力没有想到,她和努尔帕夏、苏丽亚不仅是中国海军首批维吾尔族女水兵,也成了目前航程最远的维吾尔族女水兵。在刚刚过去的4个月中,她随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访问了8个国家,航程超过20000海里。
古力来自新疆著名的“民歌之乡”——喀什莎车县,是“和平方舟”医院船上的一名报务兵。两年前,正在新疆喀什师范学院上大学二年级的古力,在网上看到招收海军女兵的消息后,毅然报了名。“入伍前,当兵是我的梦想;加入海军,随舰远航更让我心里乐开了花!”古力说。
然而,梦想虽然美好,现实却很残酷。第一次出海训练,她们就遇上了风力8级、浪高3米多的恶劣海况,女兵们一上午就吐了好几次,几乎虚脱。两年过去,风浪历练让她们顽强成长:此次“和平方舟”号穿越印度洋季风带时海况异常恶劣,她们都能坚守岗位。在“和谐使命-2013”任务中,古力共收发1000多条报文,没有出现一次差错。
“方位45度,距离4海里,可疑目标1批2艘,高速向我编队接近……”亚丁湾海域,来自新疆吐鲁番的女舰员阿依努尔在战位上目不转睛地紧盯雷达屏幕,不时用标准的普通话报告海上目标情况。
3个小时的值更结束后,阿依努尔额头沁出一层汗水。“这次护航的渔船吨位小、干舷低,极易遭海盗袭扰,因此必须时刻关注编队周围的可疑目标。”虽然来亚丁湾护航不过3个月,可她早已适应了舰艇生活和海上的战斗氛围,说起话来像一名老兵。
在通信战位上值更的努尔比亚,正在熟练地用甚高频电台与附近船舶通话。仅仅在一个月前,这还不可想象。努尔比亚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刚开始用甚高频通话时,对方往往需要她重复多次才能听懂。在战友们的关心帮助下,她现在已经轻松自如,对答如流。
对观通兵阿斯亚来说,普通话不是障碍。上舰以来她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使用一批新装备。由于护航任务的需要,“井冈山”舰加改装了一大批新的观通装备。新装备上舰后的第一天,阿斯亚就被弄得眼花缭乱,第一次值更时收报差点造成重大失误。她努力琢磨学习,一个月后就全部掌握了新装备,成为第一个在护航期间独立值报务更的女舰员。
来自阿克苏的苏丽亚是“和平方舟”医院船上的一名报务兵。出发前补给物资,苏丽亚和男兵们一起,抱起沉重的大米袋就往船上搬,汗水湿透了她的海魂衫。“入伍参军就是战士,决不能让男兵觉得我们娇气!”苏丽亚说。
苏丽亚的好强让战友们敬佩,她的坚强更让战友们感动。护航出发前夕,母亲因病去世,但她坚守战斗岗位没有回家。
同样是信号兵,“和平方舟”号上的努尔帕夏和“井冈山”舰上的努尔比亚都要负责在靠泊外国港口期间升降国旗,早上8点升旗,日落之后降旗,从不懈怠。努尔比亚说,能够随军舰在异国他乡升起国旗,是人民海军走向大洋的一种标志,也是祖国繁荣富强的象征。所以,每一次升旗她都特别珍惜。
“一杯美酒,请你把它接受……”大洋深处,宽阔的战舰甲板上,伴着阿斯亚、阿依努尔、努尔比亚的舞蹈,苏丽亚将一首《一杯美酒》献给战友们,感谢大家在远离祖国的茫茫大洋上与她们共度民族传统节日古尔邦节。苏丽亚深情地说:“巍峨的天山是我的家,宽广的大海也是我的家!”(记者 钱晓虎 王凌硕 特约通讯员 徐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