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嫦娥三号仪器与科学任务 数据分3类公布
中新网12月16日电 16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副主任邹永廖表示,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上各自携带了四台仪器,主要是为了完成三大科学任务。邹永廖还介绍称,港澳台科学家积极参与了探月工程,相关数据分三类公布,任何人可以在网上直接下载嫦娥一号和二号的数据。
有记者提问,嫦娥三号着陆器与月球车今后分别将进行哪些科学探测?有什么样的特点?香港科研机构参与了哪些探月工程的联合研制工作?嫦娥三号获得的数据和科学成果是否可以供两岸三地的学术机构共享?
邹永廖介绍称,在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上各自携带了四台仪器,主要是为了完成三大科学任务:一是对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的探测和研究,二是对月球的物质成份以及一些有用资源的勘察与研究,三是利用着陆器的平台,开展月基光学望远镜的观测和对地球等离子体层的探测。概括起来说,整个嫦娥三号任务就是观天、看地和测月。
15日嫦娥三号成功着陆,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到16日9点半左右,嫦娥三号的八台科学仪器已经有五台科学仪器开始工作了,其中一台降落相机在降落过程中已经开展工作,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主要是获取在整个降落过程不同的高度——从3公里左右一直到降落在月面的照片,完成了对降落期进行拍摄的工作;15日月球车和着陆器搭载的地形地貌相机也拍摄出巡视器的前貌;全景相机是打开的第三台仪器,也完成了对着陆器的拍摄工作;第四台开始工作的仪器就是测月雷达,主要是通过两个通道来获取月表浅层结构中的科学信息,它在15日晚上已经打开,效果非常好。16日上午9点半左右,月基光学望远镜已经开机,图像很清楚。
在三大科学目标中,降落相机、地形地貌相机、全景相机、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测月雷达、红外光谱议这六台仪器主要完成测月的两大科学任务。还有两台科学仪器,月基光学望远镜主要完成利用月球独特的平台进行对天观测;另外一台主要是对地球等离子体层的成像。
邹永廖透露了三大类科学仪器的特色:巡视器在行走过程中,通过全景相机获得分辨率很高的地形地貌照片;利用测月雷达获取月壤层30米和月表浅层结构100米的精细结构,分辨率分别是厘米级和米级;利用搭载在月球车机械臂上的探测仪器——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来获取探测点的主要元素;利用另一台红外光谱议获得矿物成分,这样月球车就能最终完成科学探测任务了。
邹永廖表示,科学仪器要获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物质成份和浅层结构为一体的综合地质层面的科学信息,科学家们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这个区域进行深入研究。应该说,中国是首次建立这么好的一个研究平台,相信科学家们通过获取这些数据并开展研究,有望在月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上做出一些贡献。
邹永廖还介绍称,月球车的设计寿命是3个月,一个特色是对地球等离子体层的探测。嫦娥三号着陆器上安装了一台独特的极紫外相机,它的波段在30.4纳米。对地球等离子体层,特别是其大尺度的结构和大动力学机理的研究,是目前天体物理学和空间天气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焦点,国际上发射了很多地球卫星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但是嫦娥三号着陆器的极紫外相机有三个特点:一是定点对地球等离子体的探测;二是对地球长时间观测,这是由于月球的白天有14天左右;三是对地球等离子体层成像。相信通过对这些探测数据的研究,将有利于研究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并最终应用于空间天气的预报方面。
邹永廖还表示,用月基光学望远镜开展巡天观测,对一些有价值的天体进行长时间观测,以对天文学最基础的在强磁场和强引力场下的物理过程技术进行研究,这是在科学上未来要开展的。
邹永廖介绍称,自开展探月工程以来,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的科学家们都积极参与,我们是一直欢迎的,也支持他们参与我们的工作。比如在嫦娥三号团队里就有香港理工大学的容启亮教授及其团队,参与了由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所承担的地形地貌相机指向机构的研制。容教授及其团队在嫦娥五号任务中还承担了不少工程任务。此外,在2006年成立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家专家委员会的时候,有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科学家参加进来,他们也参加了2010年国家大力支持的研究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邹永廖最后表示,中国国防科工委曾专门制定了嫦娥一号、二号、三号的科学数据发布政策,有A、B、C三类,A类是直接参与研制的单位以及相关人员;B类是中国科学家应用委员会成员;C类是全世界的科学家用户和科学爱好者。在数据研究期间,作为承担工程地面应用系统任务的国家天文台负责数据的接收、处理、应用和研究,向这些科学家发布了超过50个TB的数据,有300多个用户和研究团队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已经向全世界公布了,任何人可以在网上直接下载嫦娥一号和二号的数据。
专题:嫦娥三号发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