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给老人递衣服食物:红军为贫苦人民谋幸福
我的老家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山美水美人更美,老前辈肖华在《长征组歌》中吟诵的“苗岭秀,溪水清……”说的就是这一带。不仅如此,剑河还有许多讲不完的美丽故事,而广为传颂且家喻户晓的要数当年红军长征时毛泽东解囊助苗民的故事。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前夕,剑河县委书记王勇志打电话告诉笔者,他们将组织文艺团体以此为题材排练节目,再现当年催人泪下的情景。
1934年12月中旬,中央红军在湖南通道转兵,进至黔东南苗岭山区。12月18日,党中央在黎平县召开政治局会议后,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指挥下,各军团和军委纵队先后由黎平县的高洋、锦屏县的河口、榕江县的朗洞进至剑河县境内。受尽了国民党政府和军阀欺压蹂躏的里格、返排等山寨苗寨群众,担心被国民党反动派辱骂为“共匪”的红军抢粮、抓壮丁,纷纷带上鸟铳、长刀等利器躲进山林。当红军的队伍途经笔者的家乡乃寿苗寨时,看到一位苗族婆婆和她的小孙子在凛冽的寒风中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奄奄一息地倒在路边。毛泽东关切地向她询问情况,说不了汉话的婆婆用手比划着告诉他,她家一年种的粮食全被地主没收了,儿子也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了。她只有带着小孙子外出乞讨,整个上午没吃一点东西……
望着冻得瑟瑟发抖的婆孙俩,毛泽东眼角泛泪,忙给老人递上衣服和食物,并蹲下身告诉老人:“老人家,您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即穷人)的队伍,要为贫苦人民谋幸福。”这位叫务绿的婆婆激动得泪水涟涟,连连点头致谢。行军队伍渐行渐远,她磕着头合十作揖,祈祷菩萨保佑红军一路平安、多打胜仗。
对此情景,与毛泽东一起行军的陈云在《随军西行见闻录》中写道:红军走到“剑河县附近之某村落时,见路旁有一老妇与童子,身穿单衣,倒于路旁,气息尚存。询之,始知为当地农妇,秋收之后,所收回之谷米,尽交绅粮(地租),自己则终日乞食,因今日气候骤寒,且晨起即未得食,故倒卧路旁。正询问间,红军领袖毛泽东至,即从身上脱下毛线衣一件及从行李中取出布被单一床,授予老妇,并令人(红军战士)给以白米一斗……”
红军救济贫困苗胞、义务为群众治病的事一传十、十传百,躲在山上的苗民明白了红军是“干人”的队伍,是为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天下的,纷纷走出山林,回到寨里。红军总部进驻剑河县城后,根据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指示,总政治部向各军团发出《关于注意与苗民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指示》的通知,并号召每个指战员给苗族同胞赠送一件礼物。红军官兵积极响应,给苗族群众送衣服、毛巾等。深受感动的苗族同胞箪食壶浆,拿出野猪肉、腌鱼等犒劳红军,给红军抬担架、救伤员,寻找渡口、勘测水势,收集船只、绑结木筏和架设浮桥,使部队迅速渡过清水江中上游。红六军团第52团、54团在剑河大广坳激战中遭敌重围、血洒山坳,145名官兵英勇牺牲。苗族侗族群众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将54团遗留的战旗保存至解放时交给政府,之后又修建“红军亭”,给红军战斗遗址立碑。
除红六军团西征过剑河外,仅中央红军过剑河就行经了80多个自然村寨,历时9天。中央领导机关、军委纵队在剑河县城休整后,向雷公山区、氵舞阳河畔方向前进。目睹各族群众艰难困苦的生活,毛泽东心情沉重,行走在“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的苗岭,他有感而发,吟咏出著名的《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以雷公山为代表的苗岭,既巍峨俊秀、气势不凡,又崖峭岭陡、隐危藏险。然而,骑在马上的红军官兵却频频加鞭,跨峰越岭。《十六字令》歌颂了红军官兵为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蔑视一切困难和一马当先、所向披靡的雄姿。
79年弹指一挥间。巍巍苗岭“红军烈士墓”边的青松翠柏依然;毛泽东解囊助苗胞及红军官兵救助苗民的故事仍代代传颂。“红军走过河畔,河里映上太阳,……领袖毛泽东到过咱寨,帮助‘干人’咱记心上”等苗家“飞歌”,至今仍回荡在远山幽谷…… 李通斌(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