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谈甲午战争:观念落后要挨打 能战方能止戈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看重六十一轮回的甲子之年。
1894-2014,就是两个甲子之年!
发生在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惨痛的伤痕。然而,岁月的皱纹常常默默无情地淹没历史的刀痕。
“甲午战争”,对今天不少国人来说,也许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
历史是不能遗忘的,它总是以自己的逻辑给未来以深邃的启迪。透过黄海海面弥漫的历史硝烟,矢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国人,能从这场攸关民族命脉的战争中,生发几多感慨,获得几多启悟、几多忧思、几多警示……
民族痛与中国梦——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命运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上每次大的海战,都将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
公元1588年英国与西班牙大海战,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打败海上霸主的“无敌舰队”,一跃成为强大的“日不落帝国”,而西班牙从此一蹶不振。萨拉米斯海战之于波斯和希腊,阿克兴海战之于罗马和埃及,对交战国的前途命运都曾产生决定性影响。
1894年7月25日,日军以偷袭大清帝国运兵舰队为发端,不宣而战,挑起了一场蓄谋已久的大规模侵华战争。
从丰岛海战到鸭绿江溃败,从大连陷落到旅顺屠城,从大东沟决战到威海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再到《马关条约》的签订,最后以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赔偿2.3亿两白银而告终。这笔巨大的赔款,相当于清朝年收入的3倍,日本年财政收入的4.5倍!
民之痛,国之殇。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的一场战争。
甲午战争,成为两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战争的结局置换了日本和中国在亚洲的地位,日本靠强索中国的巨额赔偿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进而脱亚入欧,跻身列强,走向了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之路,为其后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埋下了伏笔。
甲午战争,可谓一个庞大帝国崩溃的临界点。正如一贯谴责列强侵华的恩格斯1894年11月深刻指出的:“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了古老的帝国以致命的打击。”
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进程。《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中国彻底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从而引起外国殖民者新一轮瓜分中国的高潮。
甲午战争中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战争的失败,无情地证明了此前“洋务运动”的图强求富,不过是暂时延缓了大清帝国的寿命。好比一艘破烂不堪在海上飘摇的舰船,中华民族的命运开始跌入历史的谷底。
甲午战争,也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遭此奇耻大辱,国人开始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甲午战争彻底打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也进一步唤醒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哭泣、悲歌、呐喊和抗争中,孙中山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口号:“振兴中华!”从此,“振兴中华”成了一代代爱国者梦寐以求的宏伟理想。
一次次的失败和痛苦,急切呼唤新的“主义”、新的政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实践雄辩地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赢得民族的解放、独立和尊严;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回首甲午,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两个国家的历史走向,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亚洲政治格局和世界发展的进程,直到今天仍有着挥之不去的影响。
170多年灾难深重的近代遭遇,为我们提供了沉重的历史警示。习主席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几代中国人百年夙愿和共同心声,展现出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同时我们要看到,两个甲子之后的世界复杂多变,我国周边仍不安宁,东海、南海依旧风云诡谲、波叠浪涌,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窃取的钓鱼岛成为中日之间屡起争端的外交问题。今天怎样防止甲午战争的悲剧重演?中国梦、强军梦的愿景能不能实现?面对这一沉甸甸的考问,我们理应交出一份无愧于历史与民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