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国承诺保证乌克兰安全 可能与俄冲突
日本《外交学者》1月26日文章,原题:中国的核阳伞
讨论亚太“核保护伞”历来指的是美国向日韩等非核武国家提供安全保证。从中方视角看,这个概念只与一种意义有关——中国核能力刺激美国在亚洲扩张核威慑保证。
但《华盛顿时报》称,中国已转而自己向别国提供核保护伞。去年12月乌克兰与中国签署双边协议,中方承诺无条件不对作为无核武器国家的乌克兰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并在乌遭到使用核武器的侵略或受到此种侵略威胁的情况下,向乌提供相应安全保证。从战术角度看,北京受益于该协定:基辅反对“台独”并继续两国经贸和军事合作。近年来,乌对华提供了“野牛”气垫登陆艇、“瓦良格”号航母及数百俄制飞机发动机。在北京继续进行军事现代化之际,伙伴关系会确保乌继续为中国提供军事技术。
中国官媒对该协定的报道并未使用“核保护伞”一词,而是说中国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证”。中国学者认为西方评论家将该协定与美国向亚太盟友提供的“核保护伞”相提并论,纯属误读。新协定只是表明,北京承担了核不扩散条约下的全球不扩散责任。
无疑,中国承认保护伞的价值。从北京的视角看,它可潜在阻止平壤政权垮台,保障中国与驻韩美军间的战略缓冲,并展示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独立。对乌克兰的保护,将令北京进一步抵御美国的核敲诈与恫吓。应对此类敲诈、恫吓是中国核政策的一个根本。
但中国获得的战术性好处,远不及由此产生的战略挑战。首先,任何涉及乌克兰的核危机,都可能源自俄罗斯。中俄贸易密切,中方甚至将两国关系形容成大国关系中“最好的”。因此,任何针对俄攻击乌的核反击考虑,都会令中国陷入战略两难。
其次,向乌提供保护,会迫使北京放弃长期坚持的不首先使用核武的承诺。此外,中国对乌的核保护伞是否也具有北京自身威慑姿态的那种模糊性。北京主张常规-核武平衡的三种组成:双重威慑、双重作战和双重指挥。按这种政策,常规攻击与核武攻击的界限被模糊。若俄乌关系恶化,发生大规模常规冲突,双重政策可能迫使北京考虑核回应。而另一方面,由于面临来自俄的军事攻击,中国对乌的保护或许因远更强大的战略担忧而退缩。
可以想象,中国可能以美国对日韩的方式提供“核保护伞”。但若北京接受这个概念,中国的基本核原则将发生重大改变。▲(作者克里斯汀·康罗伊,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