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国家利益需要中国海军驶向印度洋
新年伊始,中国海军又开始了例行的战备巡逻远海训练,不过这次由南海舰队长白山舰、海口舰、武汉舰组成的舰艇编队,训练海区首次包括东印度洋海域。
印度洋是联系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之间的交通要道,周边既环绕着蓬勃发展的新兴国家和石油强国,也聚集了全球最主要的“失败国家”和“不稳定因素”,看似平静的印度洋其实并不平静。中国海军来到这里,表明我们正逐渐将印度洋作为本国战略关注的要点。
这种战略关注的背后有一个关键词:能源。中国从1996年开始成为石油和石油产品净进口国。2012年中国进口原油2.8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8%左右。2013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目前,我国80%以上的原油进口都要经过印度洋。因此,中国没有理由不把目光投注到这片海域。
有观点认为,中国应当更加主动地加强与印度洋周边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合作,通过多种途径清晰地表明本国的印度洋战略。而此次派遣海军舰艇赴东印度洋海域训练,就是中国坦诚维护本国利益,避免引起他国猜测和误解的一种方式。
同时,中国海军的行动也体现出,我们拥有在印度洋地区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和国民安全的能力。
印度洋与中国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它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中国与欧盟的贸易90%以上依靠海运,最主要的航道就是途经印度洋海域的“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航线。但长期以来,我国在印度洋上的经济贸易战略生命线存在防卫空白。
众所周知,印度洋周边地区情况复杂。索马里多年名列全球“失败国家”第一位,而西亚和北非地区则一直是冷战之后的全球“火药桶”。环印度洋沿岸国家由于民族、种族、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一些国家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宗教和种族冲突、恐怖主义袭击等不安全因素,威胁着印度洋海上贸易通道的安全。
置本国战略生命线于不顾,或将其交与第三国进行防卫,对于任何一个经济贸易大国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海军从亚丁湾护航到这次赴南海、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海域训练,均是基于这一考虑。从这次海军舰艇编队训练海域和训练课目可以看出,我们正努力提高海上军事力量的远洋投送和防卫作战能力,以便在印度洋公海地区保护本国航线安全。
当然,这也标志着中国海军实战化训练水平正在迈上一个新台阶。
从黄水走向深蓝,从近海岸滩防卫到赴远海护卫本国商船,中国海军不仅会在深海遭遇从未有过的风浪,更会面临指挥信息流转、作战流程优化、战场态势融合共享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而这些只有在实战环境中才能更准确地加以分析和解决。
媒体的报道显示,本次任务训练区域远、时间跨度长,训练内容涉及作战、指挥、勤务、政治工作等多个课目,针对性较强,这种拉练式的训练有助于在复杂海情条件下摔打部队,为其他海军力量后续远洋训练积累经验。
100多年前,海权论的提出者、美国人马汉曾说:“21世纪将在印度洋上决定世界的命运。”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成立,中国商船在印度洋上的命运却必须依靠本国力量保护。笔者认为这次中国海军远赴东印度洋训练,表明中国已经开始研究本国的印度洋战略。(工程兵学院 房永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