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专家发明航空发动机装配车 1人可干3人活儿
2010年4月17日,中航工业在京举行“航空报国金奖”颁奖仪式,表彰为重点型号研制作出突出贡献的230余名型号任务责任人、技术骨干和技术人员。公司装配车间涡轮作业组组长董昌龄名列其中。
随后,一封时任中航工业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签名的嘉奖信送到了董昌龄手中,随信而来的还有一本荣誉证书和一枚印有“航空报国金奖”字样的金质奖章……
装配车的“诞生”
从2002年进厂至今,历经实践磨砺,董昌龄从一个19岁的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工。入厂后8年中,他一直从事某型航机动力涡轮装配,见证了某型航机动力涡轮装配从开始期到成熟期的全过程,并与其一起成长。对于某型航机,董昌龄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这其中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董昌龄是个非常喜欢动脑筋的人,总喜欢小改小革,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还真解决了不少“大问题”。某型航机动力涡轮装配车就是在他的谋划中“诞生”的。以往,在拧紧涡轮轴后螺母时,为了固定涡轮,需要几个工人先压住固定,再拧螺母,费力耗时。年轻好思的董昌龄就开始琢磨:要是能做一辆专用装配车,下方做一个固定传动轴的套筒,限制传动轴转动,一人就能拧紧涡轮轴后螺母了。他把想法告诉设计员和工艺员后,论证可行。一台专用装配车就这样诞生了。运用装配车后,一个人可以胜任以往需要3个人干的活,装配时间也减少一半。
洗冷水澡的灵感
董昌龄爱洗冷水澡,因为冷水能清醒头脑。隔离垫就是他在冷水淋浴中激发出的创意。
一次在淋浴中,他忽然灵光一闪——螺帽掉入涡轮内,与其拆开涡轮取出来,干嘛不做一个隔板,把这些多余物挡住呢?心动不如行动,他立马做了一个多余物隔板,盖到涡轮上,嘿,还挺管事!后来,他依此类推做了一个厚厚的隔离垫,防止重物压伤涡轮。晚上躺在床上,董昌龄不习惯马上入睡,他会在脑海中把每天干的活儿过一遍,想一想重要环节、要注意的地方有没有漏装、错装,只要发现一点点瑕疵,他马上爬起来打电话通知装配人员,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细心的“小专家”
因为细心,董昌龄脑子里装满了各种问题,逐渐成长为“小专家”,掐得准涡轮的一些症候了。在一次装配中,他发现传动轴下方内外轴分开了一段距离。多年的装配经验告诉他,这里有文章。他立即找设计员和工艺员进行沟通,果断指出应该是内轴与外轴脱离了。听他这么一说,设计员和工艺员连声说道:“难怪近段时间装配的测扭力都会出现不合格的现象,可能就是这个原因。”他们连夜分解传动轴,发现了固定内轴销钉断裂的重大问题。经进一步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装配工装有问题。董昌龄提出改进意见:销钉由之前的内轴受力改为外轴外侧受力。连续作战好几个休息日和工作日,经过数次测试,工装得以改进,从根本上解决了测扭力不合格的问题。之后,董昌龄和同事们举一反三,把其他某型航机都排查一遍,发现有部分存在类似问题,并一一加以解决。
对于董昌龄来说,想法和创意无处不在。几年中,他提出改进工装建议并得到实施的就有8项,各种合理化建议20项,车间采纳了13项。
性急的“老师”
2010年年初,装配车间进行调线,董昌龄被调离某型航机动力涡轮装配班组,从事批生产动力涡轮装配。董昌龄在忙批生产的同时,抓紧时间向新接手的同事传授某型航机动力涡轮的装配经验。
“固定轴承的8个螺钉,内螺纹要拿螺帽试装,要是扭不进去,赶紧通知机加中心过来解决。”董昌龄不遗余力地向同事王娟传授心得。
“别小看这些螺钉,只要有一个装不进去,就只能拆了重装。”
在他看来,提前预防会节省许多时间。在某型航机进入到关键时期,他恨不得把所有积累的经验一股脑装进同事脑中。
经过三个月紧张的帮扶学习,新接手的同事已经可以独立装配了。他欣慰地笑了。(肖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