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抗日根据地钞票传奇:粉碎敌人“伪币进攻”
“抗币”也叫“边票”、“边币”,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所发行的货币。1940年至1945年,华中、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鄂豫皖、皖中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均印制、发行过这种钞票。
1941年夏,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关于在浙东和闽浙赣边创立根据地的指示,人民抗日武装在“三北”开辟了游击根据地。1942年,在“坚持三北,开辟四明”的工作方针指导下,人民抗日武装向四明山挺进。1943年,浙东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初步建立。1944年,随着第二次反顽自卫战争的胜利和武装保卫秋收斗争的成功,根据地获得巩固和扩大。其时,已拥有4个行政区、14个县、44个区、372个乡,面积达11506平方公里。到1945年10月北撤时,革命武装人员达1.5万余人。
当时,伪币充斥市场,汪伪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大量发行伪中储券(伪币)。1944年12月,伪币发行总额相当于1941年3月的4538倍。1945年初,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敌伪统治濒临崩溃,汪伪政府以滥发伪币抢购物资,币值急剧下跌,市场物价狂涨,更使农村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并严重影响浙东根据地建设和部队给养。
浙东行政公署为加强对敌经济斗争,发展根据地农工商业,稳定金融,平抑物价,经请示中央华中局批准,决定设立浙东银行,发行抗币,为浙东行政区之本位货币,亦即本地区的有效货币。
1945年4月1日,浙东银行在余姚梁弄成立,发布了《浙东行政区抗币条例》,设立了董事会,规定发行抗币总额200万元,作为浙东银行基金,分伍角、壹元、伍元、拾元四种面额(后又发行过硬币),每元币值始终保持在食米一市斤之价值。当时,以食米作本位币基础,要比金银作本位币基础,更有意义。所以抗币一经发行,即得到群众的欢迎。
发行抗币,除了要设备,要材料,要技术,要人员外,更得要选好地址,且必须选一个隐蔽性好,不为人知,常人找不到但联系相对方便的地方。经过多方的推荐,反复的比较,实地的踏勘,最终选择在了上虞虞南山区——陈溪乡小陈村高苏自然村。理由有三:其一,那里党的基层组织强,群众基础好;其二,那里有崇山峻岭,且人迹罕至,不易引起敌人的注意;其三,那里还是上虞、余姚、嵊县三县的交界处,相互联系比较方便,亦容易集散。
一俟选址结束,大家便纷纷行动起来。为了省去造厂房的时间和资金,经与一户王姓的山民商量,其家便成了印刷厂的所在地。见厂房不够,大家动手,又紧随王姓家搭了一间草房。印刷厂方方面面的工作,此时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浙东区党委一面派员赴上海通过地下工作者采购石印机、道林纸、彩色油墨、号码机等印刷抗币必需的设备材料,一面让技工刻制由上级设计的“浙东银行”伍角、壹元、伍元、拾元的抗币图样。
浙东行政公署,其时驻在上虞县章家埠一带,此离小陈村约摸30里路。话说机器设备千辛万苦从上海采购回来后,怎样从章家埠安全运抵小陈村,便成了横亘在行政公署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后经集体商量,大家觉得分段运送比较保险,不易引起人们的怀疑。就这样,经过几天的秘密运送,所有设备和材料全部搬上了高高的高苏自然村。为了让印刷厂能够安全、快速、有效的运转,行署派刘修之(女)负责印刷厂工作,后又调几位同志具体参与印制工作,并调专门的警员负责保卫工作。据当年的村民介绍:“那时候,印刷厂在这里印钞是极其保密的。门窗始终关着,还有人站岗,我们根本无法看见里面的情况。抗币印好后,也是在武装保卫人员的护送下由民工挑出去的。”
不必说赶制抗币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强度高,山沟沟里虫子多,工作环境并不如人意,即便是印刷,其工序也极为复杂,何况抗币印制的全部工序并非都在这里。出于确保安全和设备所限的考虑,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这里得派人运至鄞西王家坪印刷厂套印号码、图章。自然,王家坪印刷厂还特地隔出专门的房间作为套印的场地,并配置专门的保卫人员。其时,浙东行署财委又派员做监印工作,以确保套印工作万无一失。须知道,套印,是印制抗币的最后一道程序,意味着套印结束即可正式发行。为了防止假冒抗币的出现,每张抗币上都印有暗记,这当然只有负责的几名党员知道。
当年,在王家坪印刷厂,每每套印一批就立马送走一批。只是,送走之前必要的程序还得走一遍:工作人员先要清点张数,一俟用带包扎好,即加盖监印图章,尔后,再用土布将其捆绑结实。每一捆,约摸20斤左右,由精心挑选的民工将其装在麻袋里挑走。如同小陈村挑往王家坪一样,路上,仍由武装人员护送至浙东行政公署。
1945年4月1日,浙东地区正式成立浙东银行。4月10日,发行抗币。为此,《新浙东报》还专门发了消息。为了让抗币更好地流通,浙东银行下设了三北支行、余姚支行、鄞县支行、上虞支行、四明分行和南山支行等。1945年7月1日,浙东银行和上虞县民主政府在上虞章镇联合召开商民座谈会。其时,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员何克希到会讲话,他说:“今天,浙东银行已在章镇设立兑换处,即使你们需要伪币、老币,也可以到上虞支行自由兑换。”事实上,抗币在当时很坚挺,是最稳定的货币。1945年9月下旬,新四军浙东纵队奉命北撤,浙东银行完成了历史使命,对抗币进行了回收兑换。而为了保证浙东抗币使用不贬值,浙东区党委决定把所有留存的公粮,由粮站、粮店和部分商店抛售,收回抗币,并将收回的抗币和库存的抗币予以及时烧毁,保证群众的利益不受和少受损失。部分流散在民间,一时来不及兑现的抗币在建国后分几次由当时的人民银行收兑,直到1959年全部收兑完毕。
浙东抗币虽然只发行了五个多月,但它与全国各抗日革命根据地发行的抗日货币一起,既为新四军解决了源源不断的军费给养,又发展了根据地经济,稳定了市场。它粉碎了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和“伪币进攻”,为保障和发展根据地农工商业,繁荣市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赵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