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舰攻克恶劣海况补给难题 中俄军演创纪录(2)
航行中的洪泽湖舰(资料图)
学习抓得紧,练兵抓得更实。他说,练为战,真打实备才能决胜千里。
去年3月里的一天,风平浪静,万里无云,洪泽湖舰执行远海训练任务。谁都没想到,正当任务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海上天气突变。顿时风起浪涌,乌云密布,舰体开始剧烈颠簸、摇晃,补给作业始终无法开展。
“这只是一个演练,没必要这么较真。”
“等天气好了,在进行演练,岂不更好?”……
“练兵就是为了打仗,在恶劣海况下才能锤炼打赢本领。”何世苏目光盯着前方,坚毅的说。他当机立断,下令重新收回缆头。
海浪一遍遍的敲打着舰艇,强劲的海风把作训服吹得鼓鼓的,让人站立不稳,举步维艰。从驾驶室到补给站,仅仅只有30米的距离,可何世苏和他的舰员们却走了将近2分钟。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发现,由于受补舰艇补给接收装置的位置、布局都不同,造成补给装置无法匹配。找出症结所在,他立即带领补给分队,快速制作出了相应的环形拉缆,使得受补舰迅速完成了补给对接。
补给作业如期完成,何世苏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战场瞬息万变,一秒足以致胜,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最终的成败。为此,他要求补给分队对近几年受补舰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别制作成10多种相对应的环形拉缆。
以此为基础,他又制定了装备管理“八勤”和“三不走”制度,即“勤听、勤看、勤模,勤嗅、勤测量、勤注油、勤比较、勤观察”,“交接更时情况不明不走,故障不排除不走,文书登记不详不走”,不断提升装备管理管理水平。
使命如鞭似策,何世苏冲刺前行。在洪泽湖舰工作期间,他先后总结完善了40多种适应不同舰型、不同海况、不同环境的补给保障方案预案,编写了10多万字的航海、补给教材,攻克了8道新装备使用难题;组织撰写的“直升机垂直加油系统数据分析”被军内同行借鉴,受到很好反响;与补给技师王玉海一起研制的补给距离索,被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太湖舰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