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T-50战机弹舱可挂巡航导弹 攻击力远超F-22
据俄罗斯纽带网5月27日报道,俄罗斯第五代歼击机T-50的试验开始进入最为重要的冲刺阶段。近日两架T-50开始在莫斯科郊外的茹科夫斯基测试各种武器配置,另外两架则在阿赫图宾斯克市国家飞行试验中心进行试验,而且很快将会进行战斗使用试验。
和时间赛跑
俄第五代战机T-50于2010年1月29日首飞,到现在已经四年多了,足以对整体项目进行某些中期总结。最主要的是T-50作为新一代战机获准进行国家试验,并且开始挂载武器飞行测试,这本身就是对它明确的肯定。在首批T-50飞行大队形成战斗力之前,新飞机还要进行很多试验和改进,但是其生存权利已经确定无疑。
苏霍伊设计局从2000-2002年开始研发这款新型战机,其基础是苏联和新俄罗斯时期的研发成果。苏联早在80年代初首次提出任务,要求研制不仅能在未来替代刚刚量产的第四代歼击机,而且能和美国在ATF先进战术战斗机项目框架内研制的新一代飞机竞争。和美国一样,苏联当时提出了两种方案,由米高扬和苏霍伊设计局竞争。米高扬设计局推出了众所周知的米格-1.44,苏霍伊设计局则在苏-27KM后掠翼舰载歼击机基础上研制出了C.37,即众所周知的苏 -47“金雕”,后来又推出了T-50。这两个项目的研发进程虽然受苏联解体影响大幅推迟,但并没有停止。苏-47于1997年9月升空,米格1.44于 2000年2月首飞。苏霍伊项目被认为更有前途,如果说米格1.44经过数次试飞之后就已下马的话,那么苏-47仅在2010年前就进行了337架次飞行,而且和T-50平行试飞。实际上,苏-47成为第五代战机项目的飞行实验室,负责测试一系列关键问题,包括新型结构材料、各种内置武器舱方案和其他许多技术。
此间美国ATF计划顺利完成,研制出了F-22“猛禽”歼击机。其原机YF-22在90年代初期和中期积极试验,第一架F-22于1997年首飞,到21 世纪初开始量产。由于造价太高和军事开支大幅缩减,F-22量产计划大幅缩水。飞机性能也发生较大变化,量产型F-22机载设备与研发计划相比显得较为 “寒酸”。结果最终只生产195架,包括8架试验机和187架量产机,最后一架于2011年下线,随后停产。美国国会担心先进技术可能泄露,因此禁止对外出口F-22,甚至就连最亲密的盟国,包括有意采购的以色列、日本和澳大利亚,都没能得到一架“猛禽”。
联合研制
美国F-22的研制经验对俄罗斯第五代战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不可能直接复制美国道路,俄罗斯对新飞机的要求显著提高,因为F-22早已量产,而且美国在第五代歼击机研制方面勾勒了JSF“联合攻击战斗机”的轮廓,研制出各型F-35歼击机,准备替代美国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使用的几款现役飞机,包括A-10攻击机、F-16和早期版本的F/A-18舰载机,以及垂直起降飞机AV-8B。美国还建议自己从西欧到澳大利亚的盟友购买F-35战机,这种方法能显著增加飞机产量,降低单价。此外,一些航空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包括英国、加拿大、荷兰等参加联合研发项目,还能分摊研发费用。
类似道路对俄罗斯来说更加现实,因此莫斯科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寻找国外合作伙伴。但是相关名单很快就迅速减少到一个国家,只有印度同意与俄分担新一代战机的研发风险,因为21世纪初引进苏-30MKI歼击机对印方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虽然从初步同意到签订政府间合作协议用了漫长的7年时间,仍然大幅缓解了苏霍伊公司为新飞机争夺预算拨款的压力。到2007年10月俄印签署印空军版T-50,即FGFA第五代战斗机联合研发协议之时,新飞机技术面貌已经定型,并开始在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制造首批试验样机。
印度由于在飞机制造领域缺乏必要技术,因此在项目第一阶段纯粹是金融参与。之后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和俄联合航空制造集团签署协议,规定印度参与第二阶段的研发,主要是为印度版战机生产航电设备。后来新飞机首飞日期虽然有所延误,从2007年、2008年和2009反复推迟,但是俄方仍然开始寻找其他潜在合作伙伴。巴西被视为最有前途的伙伴,现在双方仍在谈论巴西可能加入T-50项目的问题。但是T-50的性能参数多少限制了其扩大合作的地理范围,作为比 F-22更大、更重、航程更远的重型歼击机,从理论上讲,并不适合所有国家。遗憾的是,俄方本来应当平行研制第五代轻型歼击机,替代米格-29,和美国第五代轻型歼击机F-35竞争,但是由于资金短缺问题延误了相当长的时间。实际上早在2000-2007年间,印度试图与俄罗斯联合研制的正是轻型歼击机,但是俄空军认为重型战机则是更为优先的选择。
系统方法
研发新飞机的关键问题是研制全套设备和武器,确保其性能优于自己的前辈和竞争对手。俄方几乎在研制新飞机的同时开始为其研制前景武器系统。据悉,T-50 应当配备RVV-MD(短距)、RVV-SD(中距)和RVV-BD(远距)三类新型空空导弹,由“信号旗”国家机械制造设计局负责研发,从2004年起并入“战术导弹武器”集团。另外还在为T-50研制其他类型的武器,包括空面导弹和制导航空炸弹。
除了通常的完善性能之外,对T-50机载武器的一个关键要求是新导弹必须适宜在内置武器舱内使用。这需要使用折叠面,并对导弹发射算法进行重大改变。不过在苏-47实验机试飞过程中,已经获得了这方面的许多必要改进信息。T-50从设想之初就要求具备较强的通用性能,必须超过主要对手F-22。“猛禽”直到2013年才开始进行改进,准备使用空面武器,但是其内置武器舱不适宜发射重型、大尺寸、远程导弹,因为在F-22研发之初,设定使用配备大尺寸武器舱和双座驾驶舱的F-22B攻击版进行补充,后来由于预算限制,F-22B只停留在了纸面上,未能问世。 相比之下,T-50从一开始就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研发,被迫立即成为“多面手”,配备两个大尺寸武器舱,使其攻击实力远比F-22强得多,特别是它能使用专门为其研制的射程可达250公里的KH-58USHKE巡航导弹。另外T-50还能和F-22一样,可以牺牲飞机的部分隐身性能,使用外部挂架。
走完四分之三路程
迄今为止,T-50的研发道路已经走完了大部分路程,制造出了5架试验样机,第6架飞机将在未来几个月加入试飞计划。4年来已经试飞了将近600架次,而且强度还在不断增加。过去最困难的试验阶段是2011-2012年,飞机结构进行了一系列变动。根据不同估计,项目支出已经达到600-1500亿卢布 (约合17.38-43.44亿美元),算上量产价格在内,到2030年前项目总成本可能达到1万亿卢布(289.63亿美元)。
现有消息表明,现在T-50仍有一些问题未能解决,特别是RVV-BD远程导弹的研制延误,可能会推迟到本世纪10年代末才会问世。与此同时,美国空军已经装备较新版本的AIM-120C远程格斗导弹,订购了射程更远的AIM-120D导弹,因此俄军绝对有必要加快研制RVV-BD导弹。之所以急需这种导弹,还是因为T-50已被视为米格-31歼击截击机的潜在继任者,而为了执行空中拦截任务,首先需要远程导弹。
现在就可以说,从现有信息来看,T-50完全符合对第五代战机的基本要求,包括隐身性能、机动性能和超音速巡航性能。目前还在积极改进机载电子设备,部分设备已经安装在第3架和第4架试验样机上,而第5架飞机T-50-5首次配备了全套航电设备。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发动机。目前T-50装配两台AL-41F1发动机,即“117制品”,其加力推力15000千克力,能保证飞机具备超音速巡航速度和 1.15的推重比(标准起飞重量26.5吨),但是T-50的主要动力装置应当是第二阶段发动机,即“129制品”,其加力推力超过18000千克力,能保证飞机在标准起飞重量下的推重比超过1.3,在最大起飞重量下接近1,从而具备更加出色的动力和机动性能。但是129制品的量产日期暂时仍是一个问题,不过装配“临时”发动机的经验已经非常丰富。相比之下,美国F-14A舰载歼击机的TF30发动机也不成功,但并未妨碍它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截击机之一,而 T-50现在使用的发动机能在更大程度上胜任自己的任务。
预计首批量产型T-50最早将在2016年现身阿赫图宾斯克飞行试验中心和利佩茨克战斗使用中心。如果这个时间表成为现实的话,就将意味着T-50从宣布招标研发到投入量产的研制进程,像其前身苏-27一样极其迅速。(编译: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