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再成焦点 评论称美国一插手 地区就动荡
攻克石油重镇摩苏尔,占领萨达姆老家提克里特,兵锋直逼巴格达……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日前导演的“恐怖大片”,使伊拉克再次成为媒体聚焦的热点。
“摩苏尔的陷落成为显示伊拉克后萨达姆时代国家政策失败的标志性时刻。”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看似犀利的文章,把局势的发展完全归因于马利基政府,却无形中抹去了美国的责任,也掩饰了美国外交战略的失误——如果不是失败的话。
伊拉克当前的混乱局势,早在2003年美国失策地发动伊拉克战争时就埋下了祸根。美军通过战争手段推翻了以萨达姆为核心的逊尼派政权,也在一朝之间打破了伊拉克各种宗族教派、政治势力维系多年的平衡,并由此触发了安全动荡、派系斗争、社会割裂的混乱局面。
世人都很清楚,事实上,伊拉克的局势是真真正正的“美国制造”,是美国搅动国际安全热点中的一个典型案例。“9·11”事件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军事化”和“意识形态化”色彩日益浓厚,不仅频频推行“颜色革命”,还不惜动用武力强迫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改朝换代”,力图将其打造成拓展地区和平的“民主”样板。不幸的是,这些地方无一例外地陷入动荡和混乱之中,成为美国“外交战略成果”的鲜明注脚。
——在阿富汗,国内和解进程停滞不前,其中一个变数,就是美国与阿富汗当局关于《双边安全协定》的博弈。美国以进一步缩减驻阿美军数量为条件,要挟阿富汗当局签署协议。但协议一旦签署,将可能刺激塔利班同新政府加剧对抗。如果美国撤军,阿富汗军警力量能否有效维护国内局势稳定,将面临巨大的考验。
——在叙利亚,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对抗,并未随着总统大选的结束而结束,内战长期化已成为观察人士的共识。3年多来,10多万人死于战火,大量城市、村镇被毁。叙利亚民众盼望能够尽早结束危机,恢复之前的正常生活。并未实现叙政权更迭目标的美国,仍在为叙反对派提供支持和援助。
——在乌克兰,克里米亚独立并加入俄罗斯的后续影响不断发酵,政府军与亲俄势力在乌东部的战事仍在延续。乌克兰乱局背后同样有美国的影子。
令人担心的是,美国的这些“外交战略成果”还在不断扩展。近年来,美国加紧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加速战略重心“东移”进程。虽然这一战略打着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的旗号,但支持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在钓鱼岛问题上释放危险信号、与菲律宾签署《强化防务合作协议》、在南海问题上渲染对抗情绪,制造紧张氛围,使亚太安全形势不断升温。从因果关系上推理,美国已成亚太地区安全稳定的“麻烦制造者”。美国的目的,可能是通过激化亚太地区的争议和争端,坐收渔翁之利。可以预见,这样的算盘,到最后是害人又害己。
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日益加深的今天,和平与繁荣需要各国共同参与,而不能仅靠美国及其盟友。美国如果不认真反思自己的外交战略,一意孤行,将给亚太地区带来更多的紧张与动荡。对此,国际社会特别是亚太各国应保持清醒的认识。
(军事科学院 付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