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飞行员培训:英军去美法 俄新基地服务核航母
航母形成战斗力,关键是培训出一批高素质的舰载机飞行员。而培训时间约需三年时间。各国对舰载机飞行员的选拔十分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美国舰载机飞行员选拔条件是,年龄为18~32岁,必须是美国公民,而且是从美国国内的学院或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或是从马里兰州的美国海军军官学校毕业。从未接受过激光矫正视力手术,视力不能低于0.5、矫正视力不低于1.0,不能是色盲,深度视觉不能有缺陷。身高最高不能超过1.96米,男性不能低于1.58米,女性不能低于1.47米。职务必须是军阶为海军少尉以上的军官。此外,参选人员还必须进行基础测试和生理测试。
美军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主要来自佛罗里达州的海军航空学院和海军航空兵军官候补生学校。他们首先要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和地面训练,包括基本军事科目、航空基础理论、海上求生与自救等。预训结束后,学员将被派往海军训练航空联队(训练中队)接受初级飞行训练、基础飞行训练和高级飞行训练,通过全部课程者才能成为一名航母舰载机飞行员。按照美国海军培养舰载机飞行员的程序,通过陆上模拟起降考核的飞行员,首先要用T-45教练机在航母上进行初步训练,再使用双座战斗教练机练习实际起降。通常,普通战斗机飞行员要通过500~600小时的飞行训练才能执行战斗任务,而舰载机飞行员不仅要完成这些基本内容,还需要克服航母起降的种种困难,训练时间远长于此。
俄海军舰载机飞行员一般都是选拔年龄仅十几岁的少年军校学生,然后对其进行艰苦的训练和学习,在年满30岁后才能真正驾驶舰载机在航母上进行实际起降作业。
一、走出去训
走出去学,主要是针对没有航母飞行员经验的国家。2008年5月28日 俄罗斯开始训练印度米格-29航母舰载机的飞行员,米格-29 战机在“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上部署,在2004年俄罗斯以15亿美元的价格将该航母卖给印度。根据2004年签署的合同,俄罗斯在2009年前交付12架单座的米格-29K战机和4架双座的米格-29KUB战机,随后将部署在“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印度改名为 “维克拉马迪特亚”号航母)上。2008年年6月,俄罗斯对印度飞行员进行理论培训,8月将开始飞行训练。
2011年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根据英法两国的协议,英国皇家海军已派遣首批顶级飞行员前往法国接受培训,以使这些精英在英国联合攻击战斗机以及新的航空母舰开始服役之前积累丰富的飞行经验。英国皇家海军此次派出的30名飞行员中已有5人开始在法国巴黎的三军防务学院学习法语,他们将在这里学习16周,课程结束后在“戴高乐”号航母上服役3年,其间他们会参加驾驶法国阵风战斗机的训练。由于英国联合攻击战斗机要等到2020年才能交付使用,而新航空母舰的建成也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在法国受训期间,英国皇家飞行员驾驶法国战斗机时仍然穿着英军制服;在航母上,他们与法国士兵一样按等级享有相应待遇,大家同吃同住。这是英国皇家海军首次把国内的飞行员派往法国进行培训。
此外,还有一些飞行员被送到美国进行培训。英国皇家海军表示,在两艘新航母服役前,英国舰队需要培养一批有经验的战斗机飞行员。英国国防部一位发言人也称,同法国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次合作能够保持我们的飞行技术水平,有助于增强未来航母的攻击能力。此外,英国与美国之间也有类似计划,在未来10年英国将一直保持有4名飞行员在美国航母上学习驾驶F/A-18战斗机。英国海军的举措表明,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光靠在地面模拟训练设备上训练远远无法满足要求。
二、基地训练
俄罗斯从2010年开始在俄罗斯南部亚述海附近建造一个海军飞行员训练场。俄罗斯海军早些时候曾表示,为了确保维持“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和未来航母航空联队飞行员的训练,必须建造一个新的训练场。目前,俄罗斯使用位于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的“尼特卡”海军飞行员训练中心来训练飞行员,这是目前俄罗斯唯一可用的训练场。但最近乌克兰不太愿意让俄罗斯在这里训练飞行员。“尼特卡”是苏联时期建造的,目的是训练飞行员在航母飞行甲板上起飞和着舰。“尼特卡”训练中心安装了滑跃起飞甲板、阻拦装置、弹射器装置和光学助降系统。
2008年前,俄海军航空兵第279独立团的飞行员曾定期在“尼特卡”训练。该团就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搭载的苏-33战斗机部队,也是俄海军唯一装备该机种的部队。但2008年俄格冲突后,乌克兰禁止俄罗斯飞行员使用该基地,直到2010年才重新恢复俄军使用权。由于俄乌关系紧张,乌克兰事实上并不愿意俄军使用该基地,这也导致俄舰载机飞行员长期不足。据称第279团仅有15~17名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甚至不能满足“库兹涅佐夫”号的基本需要。随着新训练中心的建成,俄军将有望彻底摆脱这种局面。俄罗斯新的舰载机飞行员训练中心将在一个旧机场叶伊斯克基地建立,地点在亚述海埃斯科镇附近。新的训练中心将耗资240亿卢比(7.3亿美元),用2年时间完成。
俄罗斯计划2012年完成新核动力航母的设计,并将至少建造3艘新航母,用于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据称,该基地将在2012年开始运行,保证俄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能有足够的舰载机飞行员。报道称,叶伊斯克位于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紧邻亚速海,冷战时期该地区就有苏联海军航空兵的相关机构。按计划,2012年底,该基地的地面测试和训练综合系统就将初步完工,但所有配套设施全部完成则需要到2020年。由于航母随海浪起伏不定,俄式舰载机的滑越式起飞和降落尤其困难,舰载机飞行员通常都需要首先在地面固定的模拟设备上进行起降训练,掌握基本技能后才能进行实际海上起降。这样的训练中心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真正的航母上舰训练。
三、模拟训练
2011年12月,俄罗斯“动力学”科技设备中心将建立苏-33舰载机飞行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模拟训练场。训练场包括模拟训练台、用于飞行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训练的自动化模拟设备、机组人员备用作业部位。模拟训练台是训练场的主要部分,在由俄罗斯“动力学”科技设备中心2002年建立的奥斯特洛夫舰载航空兵作战培训中心的苏-33训练系统基础进行改装,当时的舰载航空兵作战培训中心是根据联邦海军和空军的订购而建。“苏-33舰载机机组辅助作业部位”,实际上对训练台所有关键设备都进行了深度改装,采用了全新的高效计算机系统、新的显像系统、新的连接设备。训练台显像系统进行充分更新,包括影像发生设备的完善(由“恒量-设计”公司研制)和新型的视准仪。训练台增加了辅助人员作业部位,可使两人进行工作。改装后苏-33训练台的训练能力显著增强。用于苏-33工程技术人员和飞行员训练的自动化设备由“动力学”科技设备中心设计。在本国的训练场中首次使用了由“恒量-设计”公司研制的信息-模拟设备。目前,正在进行新训练系统的初步试验,初步试验完成之后将开始国家试验。
美军在初级训练阶段,学员要在涡轮螺旋桨飞机和飞行模拟器上训练100小时以上,学会基本飞行技巧、夜间飞行、编队飞行以及特技飞行。然后依成绩、表现以及个人意愿分配至不同机型进行专项训练。直升机飞行员将进行6个月的训练。喷气式战机飞行员将要学习气象学和空气动力学课程,并驾驶训练机。其他还有海上巡逻机飞行员以及驾驶涡轮螺旋桨飞机的飞行员,培训飞行小时数依机种而定,都在100小时以上。目前,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进行甲板着舰时需要完成一个复杂的程序。他们必须不断调整飞机的速度,同时操作飞机的飞行控制面(副翼、方向舵和升降舵)来维持一个适当的下滑轨迹,并对齐甲板来完成拦阻着舰。在整个着舰过程中,飞行员还必须盯着位于甲板上左侧的菲涅耳透镜,该透镜提示飞行员是否飞得太高或者太低。 嵌入到飞行控制软件中的新算法改进了着舰方法。通过与一种称作“贝德福德阵列”的实验性舰上灯光系统相结合,同时配合座舱中的平视显示器上的符号,该软件将飞行员操纵杆直接与飞行轨迹相联系。与间接通过姿态来不断调整飞行轨迹不同,飞行员只需操纵飞机将平视显示器上的点状绿线对准着陆区域内的目标灯光即可。
该软件已经被加进F/A-18E/F"超级大黄蜂"的飞行模拟器。研究人员计划与美国海军飞行员和英国皇家海军飞行员一起进行研究,这些飞行员将在模拟器上飞行以获得关于工作负荷降低和着舰性能的数据。当这些结果出来之后,研究人员计划把改进的算法应用到真实飞机上,进行飞行试验和验证。如果试验获得成功,这种软件将安装到当前和未来的飞机上,这将改变持续了超过半个世纪的舰载机着舰方式。
法国和俄罗斯也十分重视陆上模拟航母起降训练。法国的朗迪维肖模拟航母起降训练基地占地约950英亩,跑道长2700米,拥有10架“阵风”M型战斗机、50架“超军旗”攻击机和10架“隼”式飞机。在这里受训的飞行员有21%的时间用于白天陆上模拟着舰练习,6%的时间用于夜间陆上模拟着舰练习,另外73%的时间用在其他训练课目中。法国斯也十分重视陆上模拟航母起降训练。法国的朗迪维肖模拟航母起降训练基地占地约950英亩,跑道长2700米,拥有10架“阵风”M型战斗机、50架“超军旗”攻击机和10架“隼”式飞机。在这里受训的飞行员有21%的时间用于白天陆上模拟着舰练习,6%的时间用于夜间陆上模拟着舰练习,另外73%的时间用在其他训练课目中。
四、舰机合练
目前,按照美国海军培养舰载机飞行员的程序,通过陆上模拟起降考核的飞行员,首先要用T-45教练机在航母上进行初步训练,再使用双座战斗教练机练习实际起降。通常,普通战斗机飞行员要通过500-600小时的飞行训练才能执行战斗任务,而舰载机飞行员不仅要完成这些基本内容,还需要克服航母起降的种种困难,训练时间远长于此。(魏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