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组建入乌部队仅具象征性 形成战力还需时日
9月3日,在乌克兰顿涅茨克地区,乌克兰士兵坐在一辆军用车辆上巡逻。新华社/法新
眼下,乌克兰东部局势不断升级。乌克兰东部民间组织武装此前战事一直不利,只能逐步紧缩防御。但近一周来,战场形势急转直下,民间组织武装大举反攻,屡屡得手,并攻占了卢甘斯克机场。这个机场的夺取具有重要意义,在必要情况下,俄军可依靠该机场快速投送兵力,正如当年在南联盟那样。
乌克兰和西方国家指责俄罗斯派遣人员和重型装备进入乌克兰东部,帮助东部民间组织武装作战。8月29日,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在声明中严厉指责俄军直接参与乌克兰境内军事行动,除继续向乌克兰东部武装提供重型装备外,还在俄罗斯境内直接向乌克兰政府军开火。
为应对俄罗斯直接军事介入乌克兰,北约宣布,将组建一支万人规模的联合部队,以增强北约在其东线的快速反应能力。此外,北约还计划在中东欧地区建设5座新的军事基地,可部署400万人的北约快速反应部队。欧盟又统一表态,发出对俄威胁,将对俄实施新一轮制裁。
俄罗斯坚称,俄罗斯车队进入乌克兰是出于人道主义救援的考虑。9月1日,普京在回答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是否有俄军士兵进入乌克兰东部”问题时予以否认,并称,“如果我想做的话,俄军能在两周内占领乌克兰首都基辅”。
为寻求西方军事庇护,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称,乌克兰议会正研究通过立法提案,放弃乌克兰的“不结盟”立场,并谋求加入北约。对此,俄罗斯自然无法接受,普京警告西方国家,不要在乌克兰问题上触犯俄罗斯,并威胁,俄罗斯是首屈一指的核大国,最好别惹俄罗斯。
北约考虑派兵乌克兰的根本原因
无论如何,乌克兰东部民间组织武装能够顽强抵抗乌克兰政府军至今,并有能力大举反击,离开俄罗斯直接军事支持是无法做到的。这些支持,可能包括俄军以“志愿者”形式入乌作战,提供武器装备和情报、火力支援等。对俄罗斯这些举动,此前西方一直保持克制,防止因激烈指责而刺激俄罗斯,只是在不断升级对俄罗斯的制裁作为反制。
8月31日,俄罗斯与乌克兰进行换俘,10名俄军伞兵交换63名乌军士兵。据悉,这些俄乌军人均是在巡逻或战斗期间,由于“误入”对方领土而被俘的。由此可见,没有西方军事支持,乌克兰不希望与俄罗斯直接军事对抗。但随着东部民间组织武装扭转了战场态势,乌克兰难以接受军事失败,通过打“舆论战”指责俄罗斯直接参战,并促使北约军事干预。
俄罗斯直接军事介入乌克兰,自然也是西方无法容忍的,因为这将使乌克兰因其东部最终走向独立而被肢解。而要使乌克兰政府军对有俄罗斯支持的东部武装重新取得战场优势,目前看来难度越来越大。北约的选择,似乎只有直接军事介入,这也是北约组建联合部队的原因所在。但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掌握俄罗斯军事入侵乌克兰的有力证据,二是北约将不可避免与俄罗斯直接军事对抗。
出师必须有名,但乌克兰和北约公布的俄罗斯“入侵”证据,不具备法理上的效力,均遭俄罗斯坚决否认。如同克里米亚危机时一样,俄军人员和装备没有标识,卫星图像的辨识结果也是各执一词。俄罗斯车队进入乌克兰,打的是西方干预别国事务甚至动用武力时最常使用的“人道主义救援”旗号,事先经过外交渠道告知乌克兰,物资发放过程中有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参与。
俄罗斯在近年来与西方的对抗中,学到很多东西,擅长“以彼之道,还之彼身”。从年初的克里米亚到此次的乌克兰东部,能够明显感觉到,俄罗斯处理与邻国冲突的手段愈发圆熟,不再是苏联时期的“大棒为主,萝卜为辅;大棒无效,加大一号”的简单粗暴,而是以超级核大国地位和逐渐恢复的综合国力为依仗,坚持争夺道义高地,并依靠果断坚决的军事行动最终解决问题。
北约组建的联合部队形成战斗力还需时日
北约拟组建的联合部队将由英国领导,丹麦、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挪威和荷兰等北约6国参加,未来,加拿大有可能参加。应注意的是,这支北约联合部队没有美国、法国、德国等北约和欧盟最重要的国家参与,只由英国来领导和贯彻北约的意志。7国中,没有一个是乌克兰的邻国,也没有相对乌克兰和俄罗斯较近的黑海和地中海周边国家。此外,北约还宣称,新组建的联合部队主要为应对北约东线局势,但7国却均为北约西线国家。
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等波罗的海三国因加入北约,且国内反俄力量占据主体,长期作为北约与俄罗斯军事对峙的前沿。波罗的海三国一直视俄罗斯为最大的国家安全威胁,而俄罗斯也视波罗的海三国为北约在其西部战略方向上最大的安全隐患。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北约在波罗的海地区举行了多次联合军演,并加强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军力部署,作为对俄罗斯的威慑。
丹麦和挪威扼守波罗的海通向大洋的战略通道,在北约国家中,作为“排头兵”,一直是由两国海军承担着监控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动向的任务。荷兰与俄罗斯有传统友谊,且素无瓜葛,荷兰相邻英国、法国、德国这3个北约领导国家和北约总部所在地比利时,有4国作为屏障,战略地理位置相对安全。
实际上,北约拥有一支可迅速启用的常设部队,即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北约快速反应部队于2002年11月正式组建,由北约成员国的精锐部队参加,装备先进,战斗力强,主要职责是危机快速反应,可执行作战、非战斗营救行动、人道主义救援、维和、反恐和禁运等行动,在接到命令后,7天内先头部队即可部署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后续部队能在30天内部署。今年3月克里米亚危机以来,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就在俄罗斯周边地区举行了多次军事演习作为威慑。
由于美、法、德等国尚不愿直接与俄罗斯军事对抗,因此,北约没有宣布将动用其常设的快速反应部队,而是组建一支新的联合部队。但这支联合部队的参加国均为军力弱小国家,即使有英国领导,这支联合部队的作战能力也不会比乌克兰政府军更强,还只是师级规模,组建完毕和形成战斗力还需时日,是否真正出兵乌克兰还属未知,因此说,北约的此举只是象征性的,对于改变乌克兰东部战场态势没有实质意义。
俄罗斯和北约已经到了直接军事对抗的边缘
一般说来,战争到了最为错综复杂和最为激烈的阶段,距离产生结果或决出胜负也就不远了。
目前的乌克兰东部,乌克兰与有着俄罗斯支持的乌克兰东部武装的战斗如火如荼,作为全球军事力量最强的3方——美国、北约和俄罗斯都已深深卷入乌克兰局势,并开始直接的政治和军事角力。
北约如果要出兵作为非北约成员国的乌克兰,必须采取其他方式,因为俄罗斯不是南联盟、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乌克兰只有加入北约,才能给北约一个正当的出兵理由。“入约”需要时间,届时,恐怕乌克兰东部早已独立出去了。
目前,俄罗斯和北约已经到了直接军事对抗的边缘。双方针锋相对,已由前期的制裁手段为主,升级为直接的互相军事威胁。应指出的是,这种场景在“冷战”时期并不鲜见,但即使是在整个“冷战”时期,苏联和北约也从未发生过直接的军事冲突,因为双方都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建议各方应促进乌克兰东部实现“立即和无条件的停火”,依靠谈判解决问题,而不要坚持不切实际的要求,例如,让乌克兰东部民间组织武装放下武器,然后束手待毙。
拉夫罗夫的表态,实际上亮出了俄罗斯的“底牌”——俄罗斯不希望发生“俄乌战争”,但乌克兰东部民间组织武装的政治权益必须得到保证。
(海军工程大学 李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