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各国比着买全球先进武器 军火堆积大战风险
3月16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报告称,2010-2014年武器进口量,印度第一,沙特第二。而8日国际咨询公司IHS发表的报告显示,印度保持的“全球进口武器最多国家”地位已被沙特阿拉伯取代——沙特去年购买外国军火开支达65亿美元。两份报告中,另一个海湾国家阿联酋均排第四。除了这两国,其他海湾地区国家以及土耳其等国的军购增长也很显著。中东是全球冲突最多的地区,二战后世界武装冲突150多次的1/3在中东,但随着冷战结束,中东告别大规模战争时代。那么,它们买这么多武器做什么呢?内战频仍,宗教与民族矛盾,“伊斯兰国”崛起,地区主导权之争……该地区加强防务的理由确实很多。与此同时,西方大量销售给中东国家武器助长了这股“军备竞赛潮”。专家认为,与欧洲不同,中东地区国家间缺乏互信,没有真正意义的军备控制和裁军政策,储备巨量武器势必会让该地区陷入安全上的恶性循环,甚至有引发大战的危险。
军火商眼中的“黄金国”
“沙特的(武器进口)增势明显,根据之前的订单,这个趋势不会放缓”,IHS《2014年度全球军火贸易报告》作者、资深防务分析师本·穆尔斯称。报告显示,2013年至2014年,沙特武器进口额增长54%,根据计划交货情况2015年该国武器进口将增长52%。报告还显示,2014年沙特和阿联酋共进口防御系统86亿美元,超过西欧进口总额。
花这么多钱并不奇怪。近些年来沙特先后购买了外国最先进的军事装备,空军有美国的F-15(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F-15拥有国),欧洲的“狂风”“台风”战斗机,AH-64D武装直升机,还早早引进了E3A预警机。海军装备了3艘法国“拉法耶特”级护卫舰,并计划订购多达25艘德国造潜艇。
阿联酋虽然兵力少,但陆军订购了多达436辆法国著名的“高价货”——勒克莱尔主战坦克,超过法国自身订货量(426辆)成为该坦克世界第一大用户;海军购入两艘荷兰“科顿艾尔”级防空护卫舰;空军在原本拥有30多架法制“幻影2000E”系列战斗机基础上,又“抢购”了80架美制F-16。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全国人口不过3000多万,其中包括超过1/5的外国人;阿联酋人口则只有800万左右,其中外国人占88%。沙特三军总兵力不过22万,阿联酋只有5万人。
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巴林等较小的海合会国家也购买了不少先进军火。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2014年与2005-2009年相比,海合会6国的军购量增加了71%。美国罗格斯大学学者托比·琼斯曾比喻说,对于西方军火商来说,海湾就是传说中的“黄金国”,因为在这个地球上,没有哪个国家比海湾国家更有金钱、更有热情地去买这些昂贵的武器了,尽管就“现实”战争而言,它们基本无用。
此外,在IHS的报告中,土耳其的武器进口额进入了十强。据报道,接下来几年,海合会国家以及埃及、伊拉克、以色列和土耳其将有更多大订单。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中东已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防务市场,每年支出总额约为1500亿美元。
“新战争已开辟新市场”
“边界冲突下的武器竞赛。”德国《世界报》称,没有哪个地区边界冲突这么频繁。像沙特阿拉伯,边界不仅仅是与邻国的领土纠纷,更多的是边境地区猖獗作案的毒贩和走私团伙,以及不可忽视的恐怖组织活动。
伊朗的地区雄心被认为是阿拉伯君主国一贯的担忧,而最近几年利比亚、也门、叙利亚和伊拉克局势动荡,以及“伊斯兰国”带来的新军事挑战,更使该地区的国防部长们不敢稍有懈怠。
德国《明镜》周刊称,中东国家购买武器的背景也有对“阿拉伯革命”的恐慌。沙特在2011年曾向巴林派出坦克和部队,帮助维持秩序。而西方国家大量销售给中东国家武器,也助长“军备竞赛潮”。自去年10月起,德国仅向沙特就出口了价值3.32亿欧元的武器。
实际上,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4年发布的军售报告就称,中东在继续成为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军火市场,沙特和阿联酋处于领先位置,原因可归结为伊朗威胁、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冲突加剧、国内反恐形势严峻、政局不稳以及石油带来了巨大收益等。
“新战争已开辟新市场”,英国《经济学家》称,更高的政治风险令军火企业们更加意气风发。美国国防部军备采购负责人弗兰克·肯德尔认为,随着埃及、阿联酋等与美国一道打击“伊斯兰国”,精确制导武器的销量会增加。海湾国家也在购买大量侦察机、无人机,以便跟踪分布范围非常广泛的激进组织。
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从上世界70年代末到现在,沙特、阿联酋一贯秉承的政策就是积累、扩充、更新最先进的军事装备,以便和伊朗抗衡。土耳其大规模进口武器主要是其在外交上与北约有摩擦,而且土领导人埃尔多安有强国抱负。
殷罡表示,中东国家各自有潜在对手,沙特潜在对手是伊朗;埃及购买武器是因为美国在过去对其国内政治发展有一定干预,埃及近期开始接近俄罗斯,从海湾国家接受越来越多援助,国家有武器多样化的倾向。这一现象是地区格局开始调整的一种迹象。
还有分析称,美国在中东实施战略收缩,导致该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一些传统盟友对美国给予的安全保证丧失信心。目前围绕伊朗核问题进行的国际谈判就是一例,它甚至使以色列和沙特这对传统对手“走近”。一名沙特专栏作家日前撰文称,他完全支持内塔尼亚胡不顾白宫反对在美国国会演讲,“与美国最糟糕总统之一的愚蠢行为相比,内塔尼亚胡的行为更符合我们的利益,符合海湾人民的利益。”
“刀枪入库”几十年
海湾国家购买武器开支大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国内研发生产能力薄弱,几乎所有武器都要买;二是财大气粗,旧装备没用几年就换新。如卡塔尔的“幻影2000-5”进口没多久,看到约旦都买了F-16,就立即低价把“幻影”甩卖给印度,自己跟风订了批F-16。
三是“储备”。英国《简氏情报评论》曾对中东10国军队进行调查,发现多数国家武器很大一部分封存在仓库里,甚至几架昂贵的战斗机只有一名飞行员。有消息称,沙特储备的军火足够装备比现有规模大几倍的军队,且并非如其他国家那样封存的多是过时武器。
沙特的“刀枪入库”始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公开说法是“支持阿拉伯兄弟对以色列作战”,因为国际社会动辄对阿拉伯参战国进行武器禁运,而远离战场的沙特等国不在禁运之列。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印巴大战,海合会国家向巴提供许多装备,财大气粗的沙特甚至将军火储备直接送或借给对方。这种“慷慨大方”也是有回报的。巴基斯坦人力资源充沛,军队有实战经验,沙特在这些方面获得许多帮助。这种“军火换人力”的合作至今还在持续。
除了防备伊朗——伊朗曾是中东第一军事大国,如今武器虽然有些过时,但军队规模仍比海合会六国总和还多近一倍——沙特等国也防备以色列。以色列是美国盟友,一旦爆发冲突,美国可能切断对海合会国家的军火供应。
“阿拉伯之春”爆发后,海合会各国对叙利亚等国的反政府势力提供军援,其来源自然也是这些“入库刀枪”。据报道,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以非正式或秘密方式提供武器给叙利亚、利比亚等冲突地区的不同派系。
“刀枪入库”的缺点也很多,经常为人诟病的包括:成本太高;“入库”军火在更先进武器购入后常常“大甩卖”;一旦需要使用军队,官兵素质跟不上,扩编时塞入大量外籍或不合格兵员。
爆发战争风险高
扩充军火库,安全指数就能提高吗?“石油—军火—安全的怪圈”,约旦《观点报》以此为题称,从增加购进军火这点来看,中东已经越来越不安全了。
德国《焦点》周刊称, 目前中东存在几种不同的冲突和危机,几十年的中东暴力使永久停火似乎不可能。中东武器贸易规模再次提升,让这个希望更渺茫。 武器贸易在给该地区增添更多火药味,甚至可能导致一场大的中东战争。
殷罡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东地区扩充军备的现状和趋势会继续。尤其在眼下,如果伊朗核协议达成,伊朗的力量就更强大了,而伊朗的“天然对手”必然会要求提高防卫能力。殷罡表示,未来中东发生大战的可能性很大。伊朗核问题以及“伊斯兰国”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都可能导致战争。他认为,中东是火药库更是炸弹库。其中,反“伊斯兰国”战争、叙利亚内战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介入,所以该地区的战争风险是世界上最高的。
3月16日,沙特前情报负责人费萨尔亲王警告称,若六方会谈无法达成让伊朗放弃制造核武器的协议,将导致中东出现一场核试验竞赛。此前他就警告称,如果伊朗获得核武器,沙特也将制造核武器。(环球时报驻外记者 韩晓明 陶短房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杨沙沙 陈克勤 丁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