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式上压轴亮相的神秘“大杀器”难道是它……
30日上午,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压轴出场的核导弹方队向世人展示了“国之重器”的强大实力。电视直播虽没有透露两型核导弹的具体型号,但还是引起了广大军迷的高度关注,特别是最后出场的一型核导弹。有网友猜测,这就是东风-31家族的最新型号——网上所称的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
科技日报记者注意到,军事博物馆举行的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中,出现了一款名为DF-31AG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模型,引发媒体极大关注。此后不久,细心的观众又发现,模型上的字母“G”被工作人员进行了掩盖。此种“犹抱琵琶半遮面”之举,令这型导弹披上了更加神秘的外衣。
国防科技大学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王群教授就此表示,从阅兵直播可明显看出,第一型参阅的东风-31A发射筒尾部突出,有4个稳定调平支柱,这表明它基本只能在坚硬地面起竖发射,也就是必须要在预设的混凝土阵地发射,其构造不足以支撑其在野战条件下机动并在野外松软地面进行发射。而第二型参阅的导弹尾部和俄罗斯的白杨M类似,有一个可延伸的底部缓冲机构,也叫缓冲垫,即发射筒后部的套筒式圆形突起部分。导弹起竖后,缓冲垫可紧贴地面,有效吸收和缓冲导弹发射时对地面形成的巨大反作用力,并尽可能不影响导弹的垂直发射姿态。这样导弹就能在野战环境下比较松软的地面发射,发射时导弹的稳定性也更好,有利于提高精度。
“同时,这型导弹的发射车也进行了改进。虽然电视画面上,导弹车匆匆而过,但是通过造型的变化,再结合视频截图可以判断,发射车有了较大不同,从以往的半拖挂式运输—起竖—发射一体三用车,变为了采用全驱动越野底盘的、整体式的运输—起竖—发射一体的新构型车。相应地,发射车的性能肯定与以往不同,能适应复杂地形,提高行进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王群判断,“这样的好处就是,它不但可以公路机动,也可以野外机动,并为导弹无依托随机发射奠定技术基础,使导弹适应能力更好,生存能力增强,快速反应能力提升。”
王群指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导弹外形发生重大变化,采用了部分新的革命性的技术,那就应该是一个新型号。这次显然还看不出有这些改变。同时,我们已经有了东风-41这个射程和威力更大的新型号,如果再发展新型号,就会带来各型导弹性能任务的重叠,造成研发成本的浪费。因此,基本可以肯定它应该是东风-31A的改进型,极有可能是东风-31AG。”
记者了解到,从导弹研制发展的过程来看,可以预计这次外形的变化也会顺便涉及对其他一些技术细节的改进。
“比如,从此前曝光的模型上看,其发射筒变得更粗、更长了一些,可以判断发射燃料更多,导弹射程也会相应更远。另外,应用缓冲垫后,其导弹起竖和调平技术也要改进,测量以及定位、定向、瞄准等手段相应也要做出变化。需要指出的是,东风-31AG的整流罩外形和网络曝光的东风-41有明显区别,分导式多弹头的东风-41整流罩非常圆润、略显‘胖大’,但这个不是。其表现出的直径尺寸和形状不足以让它安装分导式多弹头,应该还是单弹头。”王群判断。
“总之,东风-31AG虽然不太可能是分导式多弹头,但其他主要性能得到了很大改善。主要体现在,导弹的射程更远、机动能力更好、发射准备时间更短、生存能力和反击突然性更强、命中精度更高。”王群说。(科技日报北京7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