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士兵讲述维和经历:离开祖国,方知祖国强大
中新网商丘8月1日电(记者 赵晖 通讯员 尚明侠)八一建军节前夕的7月30日上午,河南省永城市一座居民楼内,在举行一项特殊而神圣的仪式:客厅正中悬挂着党旗,一对身穿军装的父子并排挺立,面对鲜艳的党旗行军礼,唱国歌,重温入党誓词。其中,儿子胸前一枚金灿灿的联合国维和勋章尤其引人注目。
这对父子都是退役军人,父亲叫洪木金,今年53岁;儿子洪斌,25岁。自从2012年参军后,六年来,这还是洪斌第一次在家过建军节,父子俩决定用这种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洪斌2012年12月入伍,2014年9月赴南苏丹维和,2017年12月,因脚后跟长骨刺无法继续服役,退伍回家。在讲述维和经历时,洪斌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和平的珍贵,祖国的强大。
出国维和,困难超出想象
2012年12月,高中毕业的洪斌光荣入伍,成为原济南军区20集团军机步旅四营的一名军人。2014年9月15日,经过15天的实弹射击、卫生救护、掩体构筑、武装五公里等魔鬼式的集中训练,洪斌如愿成为一名中国第十四批赴南苏丹维和的工程兵。他与300余名战友踏上了充满危险与挑战的维和之路。
洪斌的任务区是南苏丹第三大城市瓦乌。由于战乱频仍,触目所及之处,土地荒芜,民生凋敝,蚊子、内罗毕蝇、黑曼蛇猖獗出没,疟疾、黄热、黑热、霍乱、登革热等热带疾病在这片土地上肆虐。
9月份的南苏丹烈日黄沙,赤地千里,日平均温度45摄氏度以上。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东非内陆国家,2011年7月9日宣告独立,自2013年以来就陷入了持续的武装冲突。多年来,中国派出由道路桥梁、建筑安装、支援保障、给水等各专业组成的维和分队,成为维护苏丹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刚下飞机的那一刻,我额头上的皮肤全爆皮了,感觉特别热。”这是南苏丹给洪斌留下的第一印象。
“那里蔬菜严重匮乏,吃的水果全部是罐头,喝的是经过净化的尼罗河水,若逢下雨天,满布坑洼的道路能把工程车淹没。每次执行任务,我们必须先喷防蛇药,花露水,警戒区洒硫磺粉。”
在维和任务区,洪斌和他的战友们面临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
“当时我们营地院子里有两颗芒果树。芒果熟的时候,没有执勤任务的官兵全部聚于树下,每人分了一枚。大家都将芒果凑到鼻子下使劲嗅闻,谁也舍不得吃。”洪斌说,这场景成为他幸福的回忆。
危险与“死神”同在
在南苏丹,与困难相比,最大的危险还是来源于战争。洪斌和战友们的每一次出勤,都意味着接受生死考验。
在一次武装冲突中,一枚四零火箭筒从正在负责警戒的洪斌头上飞过,打到集装箱上后便爆炸了,残留的烟尘久久不散。那种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感觉,令洪斌至今仍心有余悸。
2016年7月10日,步兵营一辆装甲车在总部营地被一枚流弹击中,洪斌的战友杨树鹏、李磊壮烈牺牲。
“当时,我们全营官兵都作好了为杨树鹏献血的准备,谁知还没来得及献,树鹏就走了。”说到此处,洪斌抑制不住满眼泪水。
“洪斌维和期间,您是如何度过的呢?”
面对记者的提问,父亲洪木金的眼泪也是瞬如泉涌。
“心情复杂,提心吊胆。”洪木金说,自从儿子去了南苏丹,他们夫妇再未睡过一个踏实觉。每天看报纸、听新闻成了两人必做的“功课”,家里的电视也固定在了央视七套军事频道上。
一次战斗中,洪斌驻所的信号塔被击中,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洪木金反复拨打儿子的手机都没有回应,满首乌发一夜白头,整个人也迅速苍老了下去。一周后,信号塔修好,洪斌打来了电话。“你还知道给家打电话啊……”一句未完,洪木金便放声大哭。明知儿子没错,他还是生平第一次“吼”了起来。
不过,洪木金最终还是理解儿子。“洪斌是我唯一的儿子,他去维和,我心里肯定舍不得。但是作为一名军人,理应听党指挥,报效祖国,所以我支持他的选择。”
离开祖国,方知祖国强大
在南苏丹,中国维和官兵与当地居民相处极为融洽,在帮他们拉水、修路、建厕所的过程中,洪斌也时常感觉很心酸。每次看到衣衫不整的难民和孩童,洪斌和战友们都会把随身携带的水和食物送给他们。
洪斌讲述的一件事令记者难以忘怀。在一次外出时,洪斌和战友遇到一位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抱只鸡的当地妇女。当洪斌与战友们和妇女协商是否可以高价买她的鸡时,妇女却说:“孩子可以卖给你,鸡不能卖。”
正因为此,洪斌说,他和战友们更加懂得和平的重要性,也更加怀念与珍惜祖国的和平稳定环境。
“不出国不知道祖国的强大。当地民众对中国维和官兵很友好,执勤过程中,经常有人竖起大拇指,用简单的英语对我们说“China,good”,听得最多的汉语就是中国。”洪斌说,每当此时,他便感觉特别自豪与神圣,再苦也不觉苦,再热也不觉热。
不管道路有多厚的黄土、多重的泥泞,只要走出营区,洪斌和战友们都要换上干净的衣服,把作战靴擦得锃亮,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代表的是中国形象。
退伍归家,永葆军人本色
因长期高强度训练,宏斌的脚后跟长了骨刺,无法继续服役,2017年12月,洪斌退役回家了。但他依然保持着在部队的习惯,房间收拾得一尘不染,被褥叠成方方正正的“豆腐块”,看的还是与军队有关的书籍。
目前,洪斌是永城当地一家玻璃厂的玻璃磨边工。当记者问及工作是否辛苦时,洪斌笑了:“一点也不苦,和南苏丹比起来,咱家的条件太好了。”
退伍不褪色,改行不改志。洪斌经常将他的常服熨烫得格外整齐,将联合国颁发的“和平荣誉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的“和平使命纪念章”珍藏在箱子里,他说,这不仅是他的荣耀,更是留给将来孩子的宝贵财富。
“我要告诉我的孩子,他老爸是一名参加过维和行动的光荣军人。我更要让孩子懂得,有国才有家,惟有国家强大安定,人民才会幸福安康。我也要让我的孩子长大后参军入伍,为保家卫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这是洪斌的心愿。
五年军旅锻造奇志男儿,一年维和书写热血青春。洪斌说,一年的维和是他一生最难忘的时光,也足以影响他的一生。(完)
专题: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