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夫妻俩早早起床做饭,开始一天忙碌的生活。
提起“夫妻哨”,便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坚守。
对于军人来说,夫妻团聚,是件格外幸福和甜蜜的事,而后面加个“哨”字,却意味着责任与担当。夫妻哨,只是军营中少数的个体,往往地处偏远,甚至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但他们知道,“小家”连着“大家”,“大家”的繁盛安宁,才有“小家”的幸福美满。所以,他们努力搭建自己的幸福小窝,更努力为部队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默默坚守。请随我们的镜头,走进这些“夫妻哨”。——编者
隆冬清晨的黔岭,薄雾笼罩群山。花果山下,小院锈迹斑斑的铁门早已打开,轻声的话语、清脆的犬吠,在寒冷的早晨显得格外清晰……这里便是成空某场站高压变电站,也是老兵钟继林和妻子张洪琴的“家”。
建于1965年的变电站,面积不大,任务却很重,场站日常办公和官兵生活以及周边雷达站用电都由这里提供,不能有丝毫差错。14年前,安徽小伙钟继林当兵入伍,便在这里扎下了根。
2006年初,钟继林与在南京工作的张洪琴一见钟情,第二年两人便结了婚。婚后,张洪琴辞去了工作,跟随钟继林来到部队,这个偏远的小变电站便多了一位漂亮贤惠的女主人。
刚开始时,张洪琴很不适应。睁眼是大山,闭眼是虫鸣,条件艰苦,语言不通。再加上张洪琴没有工作,钟继林工资也不高,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便想让钟继林退伍回老家。乐观的钟继林对妻子说:“这里虽然都是山,但空气好呀!闲暇时候,你可以养点鸡、种点菜,生活就没问题啦。再说,你待在这里,我们才是‘一家人’嘛!”一句“一家人”,就把张洪琴留了下来。
慢慢地,张洪琴开始转变了心态,当起老公的“贤内助”。她开荒种菜,养殖鸡鸭,喂养鸽子,原本冷清残破的小院,因为张洪琴的存在渐渐变得温馨起来。
2007年10月,两人爱情的结晶诞生了,钟继林给儿子取名钟义航,喻意为部队保障飞行。儿子的出生,给温馨的“小家”带来了更多的欢声笑语,小院也愈发热闹起来。
由于变电站建站时间长,许多设备部件已经老化,故障率比较高。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钟继林自学电工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了变电站工作原理和设备操作维修技术。空闲时,他还带着妻子一起学习电工知识,聪明灵巧的张洪琴很快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和故障处理方法。
变电站线路沿线有雷电区域,夏季雷电天气多,输电线路容易发生故障。每次狂风暴雨过后,钟继林都要带着电工班的战士上山,在山间地头爬上一根根电线杆,把20多公里长的线路全部仔细检查一遍。长年累月爬杆上架,钟继林腰椎间盘严重突出,晚上睡觉都只能趴着才能入睡;外出巡检误餐是家常便饭,更是让他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去年还差点穿孔。令战友们羡慕的是,每次钟继林外出巡检,不论多晚,张洪琴总会等着他回来吃饭。
高压电工是个高危职业,10kv高压电若将人吸附触电,仅0.6秒就能让人失去生命。而钟继林每次面对的都是35kv的电压,危险可想而知。让张洪琴至今心有余悸的是2009年夏天,一次钟继林正在检修一个被雷电击毁的变压器,变压器顶端的电线突然脱落到钟继林头顶,令他瞬间头皮发麻,头上冒着火花,耳朵里“吱吱”作响。
来不及半点犹豫,钟继林立即甩掉电线,才免遭不幸。去年夏天,一家人正在机房吃饭,雷电交加暴雨骤降。只听一声巨响,机房里的一台设备被雷电瞬间击穿,巨大的爆炸把站在附近的钟继林推倒在地,焦味和烟雾充满了整个机房…… 变电站的生活平淡枯燥,陪伴一家人的只有设备的电流声,还有一条5岁的土狗“迎迎”,和一台老式电视机。然而他们并不感到寂寞。
在张洪琴眼里,丈夫是个才子。钟继林喜欢写诗,一首首情诗,是他送给妻子最多的礼物。他还喜欢练毛笔字,一支毛笔一盒墨,一叠旧报纸就可以写上一整天。 更让张洪琴打心眼里佩服的,是钟继林的刺绣,穿针引线像模像样,《清明上河图》《八骏图》《家和万事兴》《梅兰竹菊》……都是他的杰作。张洪琴说,一幅复杂的刺绣作品,有时需要花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钟继林既细心又有耐心,想做一件事情就会执着到底,不成功决不放弃。她说,这也可能是自己爱上这个男人的缘故。
随着场站职能任务的转变,变电站的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繁重。为此,夫妻俩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提高能力素质。钟继林自学了30多本电工方面的书籍,积累了大量的电工专业技术经验,学习笔记成为帮带新人、培养技术骨干的教材,还取得了中级电工职称和五级电焊工专业资格,而张洪琴也报名参加了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的学习。
去年,部队帮助随军官兵家属解决就业问题,自己进入了当地机场运输服务部工作,6岁的儿子也在镇上小学一年级就读。如今下班回家,忙完家务的张洪琴依旧会带上安全帽在机房巡查,她已成为变电站名副其实的“老兵”。(来源:中国空军网 作者: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