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手陈碧琴在风雨中坚守战位(余文强摄)
休更的时间对女兵来说格外珍贵。每天,井冈山舰女兵彭琛都有超过8小时的时间要盯着光电设备里层层叠叠的海浪,搜寻可能的疑似目标。进入南印度洋海域以来,风浪逐渐增大,搜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3月31日全天下着暴雨,室外瞭望更被迫撤回,她的光电瞭望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保持视觉的敏锐,休更时的她经常热敷自己的眼睛,甚至连电视荧幕都不愿多看一眼。
经过24天连续不断的搜索,巨大的压力和疲惫挑战着这群年轻女兵的耐性。南海舰队门诊部心理疏导师施剑莉的床头,放了一个婴儿奶瓶,每天她都会把玩一会,那是她1岁半的女儿用的。出发那天,丈夫追着问她,为啥把孩子的奶瓶放行李里了。她头也没回地应了一句:飞机上有婴儿。
操舵兵吴桐还常常想起出发前的那一天。她和舰上的女兵们相约到公园烧烤,庆祝“三八”节——这是她春节后第一次请假外出。大家捣鼓了半响刚把火生着,却不料接到了1小时内迅速归舰备航的通知。
信号兵杨帆原本已订好了第二天回家休假的机票,她却立即投入到搜救任务准备中,甚至没来得及退掉机票。解放军422医院ICU病房护士彭玉洁也说,由于时间太紧,忙于准备医疗器材,连自己专用的医疗袖标都忘了拿,尽管它就放在几十米外的仓库。
25天过去,机上乘客生还的希望已很渺茫,但善良的女兵仍在用自己严谨与执着,等待着奇迹的发生。
“向左5度,航向220……”此起彼伏的口令声中,一个女孩子清脆声音尤为特别。她叫陈晶,千岛湖舰操舵兵。身材娇小的她把自己拴在罗盘前的仪器上,双手紧握船舵,稳稳地操纵着两万多吨的舰艇。“海况不好的时候,操舵的航向很容易出现超过5度的偏差,而这小小的偏差,会导致舰艇大大偏离搜寻航线。”为让舰艇航向更精确,陈晶在值更时从不依赖自动舵,而是常常变换成随动舵。“这样把定航向后就不会有超过0.3度的偏差,稍加修正就能让舰艇固定航线。”陈晶告诉记者。
中午,井冈山舰餐厅内人头攒动,一个女性身影分外活跃。一会儿帮着分菜、打汤,一会儿端着饭碗来回“串桌”:“伙食怎么样?值完班累不累?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她叫刘旸,海上指挥所卫勤保障组组长。搜救期间信息变化不断、任务转换频繁、迟迟没有线索,让个别官兵们感到焦躁和疲惫。刘旸经常来到舱室和战位,与官兵谈心交流,安排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她用善意的微笑和乐观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个人,也成为官兵喜爱的“知心姐姐”。
在电波声此起彼伏的报房内,井冈山舰报务班回族女兵买艳男每天要处理数十份文电,接听上百个电话。虽然辛苦,可每一次接到新的指示、有了新的发现,都格外兴奋。她说,不管搜寻任务还要持续多久,自己心中总是藏着一份希望,就像汶川大地震那样,生命总会以一种让人敬畏、让人惊叹的方式存在。
用最好的工作守望最好的结果,成为女兵们共同的信念。雷达兵李娇、陈庆益紧盯雷达扫描图谱,观察着每一个可疑的光点;电波无形,报务兵马胜男全神贯注地敲击代码,把一份份文电及时传送到上级决策机关;风浪肆虐,下士蔡万茹紧盯着方位仪一遍遍地汇报着方位变化,一站就是2个多小时;舱室摇摆,骨科护士长吴莉敏每天提着医疗箱,准时为官兵们巡诊问候……(来源:中国海军网 钱晓虎 肖永 鄢建颐)
点击进入中新网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