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0日电海南大特区缘何大而不强?今天出版的《瞭望》周刊载文分析指出:一再错失良机是海南特区建设最大的失误。
作为沿海五大经济特区之一的海南省,是中国最大的特区,其陆地面积是其他四个特区的数倍;而且又是全国最大的海洋省,资源十分富饶,生态环境优越。然而,海南建省办特区14年后的今天,无论发展速度还是经济实力,都远不如其他四个特区。原因何在?一些专家和实际工作者认为:一再错过最佳战略机遇期,是海南办特区14年来最大的教训。
文章列举三大失误与最大失误:
一是投资导向失误,造成“泡沫经济”。海南创办全国最大的特区,独具魅力,因而最初几年,海南就吸纳海内外资金400多亿元,投资力度很大;而且出现过“十万人才过琼州海峡”的可喜景象。但是,由于特区政府缺乏正确的产业发展导向,大批资金一齐投向房地产开发狂潮,形成了“经济泡沫”,致使海南的资源优势没能“开发”成为经济发展实力。
二是思想解放不到位,错过了最佳时机。平心而论,中央赋予海南省不少特殊政策是其他特区没有的,从而为海南发展后来居上创造了政策和体制优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因为思想解放不到位,致使中央赋予海南的政策优势和体制优势并没有在最佳机遇期内充分发挥出来。最典型的就是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是国内最早提出让外商投资成片开发的地区,但由于陷入“爱国”与“卖国”的争论,错过了吸引外资的最佳时机,变成了令中央与海南省为之头痛的“最大半拉子工程”。而浦东、大连、苏州等一批经济开发区都在洋浦之后相继“冒”出来,办得红红火火,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亮点”。
三是“重陆轻海”,将最大的优势变成了最大的“劣势”。不少干部群众痛心地说:“海南大特区,特就特在‘大海’上,忽略掉‘海’字,海南就只有南(难)了!”的确,海南省管辖占全国海域面积2/3的南海,最大的资源优势是海洋。邓小平当年提出创建海南岛经济特区的战略时,强调的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开发南海的丰富资源。因此,加快开发南海,本应是海南特区发展的“重中之重”。可惜,海南从一开始并没有这样做,因而14年之后这个海洋大省的海洋开发文章尚未破题,更谈不上什么海洋经济强省。按管辖海域面积的大小相比:海南200多万平方公里,山东15万平方公里,广东45万平方公里,福建12.5万平方公里,浙江26万平方公里,江苏15.4万平方公里,广西10万平方公里,辽宁6.8万平方公里;论海域,海南比其他7个海洋大省都大得多,而论海洋经济实力,海南比其中任何一个省都要小。
更令人痛心的是,南海周边国家大肆抢占开发我南海油气和水产资源的行为却愈演愈烈。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主任谭显坤、副主任温进辉说,这些国家对南海的抢占开发,恰恰是从海南建省办特区之后才大规模行动的,如今都已经取得明显效益。而在海南省管辖的南海“三沙(西沙、中沙、南沙)”至今未竖起一座井架,未生产一滴石油(气)。
文章同时指出,海南对于加快开发海洋现已形成五点共识:一是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南海资源的开发。二是加快开发南海是邓小平创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初衷。三是开发南海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希望所在。四是中国解决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缺口越来越大的难题,需要开发南海。五是对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启动和发展至关重要。
专家学者分析认为,21世纪的头10年是中国开发南海资源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充分发挥海南经济特区后发优势的最佳战略机遇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