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3日电 中国小康社会住房标准已经确立,其具体内容是:到2020年,住房从满足生存需要,实现向舒适型的转变,基本做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功能配套、设备齐全”。一直在对住房课题进行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利娜在接受《北京晚报》采访时,详细解释了这只有十八个字的小康住房标准的具体内容。
“户均一套房”所包含的最主要内容就是达到每户拥有一套住宅的要求,之所以会将这条列为标准,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一些已婚职工仍然住在集体宿舍,或几家合住一套住宅的情况。而且这条标准同时还对住宅的功能划分、保护个人私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达到“户均一套房”的标准不仅要求这套房能够满足老百姓的最基本生活需求,更要求这套房可以对住户的隐私进行良好的保护。
“人均一间房”同样是一条力求强调住宅质量的标准。我国以前曾经规定人均住房最低标准为8平方米,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个最低标准显然定得有些过低了。如果一个人住房的建筑面积是8平方米的话,那么这个人的房间实际使用面积也许就只有六七平方米,也许就只够摆下一张床。现在提出“人均一间房”的新标准,虽然没有从面积上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值,但对于这间房应该提供给住户独立空间的标准是一定的。这说明我国在制定小康社会住房标准时已经更加注重住宅质量方面的要求。
“功能配套”这一标准乍听上去有些模糊,但实际却对住宅的使用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住房中如果有独立的卫生间、厨房就已经算功能配套了。但在小康社会中,人们应该生活在一个更加智能化的空间中,单独的饭厅、会客厅、书房等具有各自独立功能的生活空间将被越来越多的住户所需要,因此将“功能配套”作为小康住房标准之一来执行同样十分重要。
“设备齐全”主要是针对以往有些住宅没有供暖、煤气设备甚至上下水系统也不具备的情况,住户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也许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人均住房最低标准,但住房质量和生活质量却会大打折扣。而在新出台的小康社会住房标准中,一个十分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将住宅从满足生存需要,实现向舒适型的转变”,因此“设备齐全”虽然听上去简单,但却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
王利娜研究员认为,虽然中共“十六大”报告中中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但关于小康社会中居民住宅标准的描述却只有一项,即“达到城镇住宅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现在建设部公开向社会公布中国住房的小康标准,说明这一标准更加细化,也更加人性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