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经济透视:中国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机制迫在眉睫

2003年02月15日 08:29

  中新社北京二月十四日电题:中国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机制迫在眉睫

  中新社记者刘长忠

  据中国国家工商部门统计,目前中国每年订立的合同约有四十亿份,合同涉及的金额达一百四十亿元,但是却只有五成的合同履约。

  中国企业联合会的最新资料显示,中国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一千八百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假冒产品所造成的各种损失达二千亿元。

  缺失诚信同样给在华的外资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据有关部门统计,几十家跨国公司产品被冒仿率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而各公司用于打击假冒产品的费用每年为五十至二百万美元。假冒产品造成的损失在二千亿元以上。

  近年来,中国由于缺失诚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惊人,据有关部门初步估算,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迄今,共达六千亿元人民币在诚信的“缺口”中流逝。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非金融企业每年增加一亿美元的负债,就能拉动经济增长二千四百九十八万美元,而目前中国非金融企业每增加一亿美元的负债,就会降低GDP约八千万元。

  信用的缺失渗透到许多方面,如价格陷阱、虚假报表、伪装上市等。上市公司因会计造假、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被曝光后,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一度成为今年“两会”代表谈论的热门话题。中国财政部有关人士称,行业诚信建设不是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的行动。

  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穆尔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从长远看,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

  中国如何重塑诚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陈清泰指出,中国重塑诚信应当着重四方面: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的行政方式。

  他称,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很重要的就是政府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给市场主体一个长期的预期,使他们能够在一个透明的、可以预见的环境下生存发展,这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制度保障。

  其次,强化产权保护。只有产权明晰,企业才会为追求长远利益而恪守信用,维护自身权益,惩罚欺骗行为。

  第三、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当前要进一步完善有关信用、信誉方面的法制建设,特别是在信用的信息征集、评估、披露、使用以及涉及的企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方面,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才能建立起信用体系。

  四、发挥中介机构信息传递的作用。制假贩假、坑蒙拐骗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根源是信息不对称。信用中介机构作用的优势就是其独立性、公正性。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机制迫在眉睫。在信用体系建设中,要增大失信成本,从立法到执法上,使失信成本提高到无利可图,使其付出惨重的代价。

  据中国权威部门有关人士披露,中国正在着手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个人和企业信用系统。目前已经完成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报告《企业与个人信用体系》。

  此前上海和北京已经先行一步。上海市从一九九九年就启动了个人征信试点。目前该市已初步形成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包括个人征信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北京市从去年初开始开通了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信用交易为主的信用经济,企业管理和社会征信系统建设都是保持信用经济稳定运行所必要的重要构架。近年来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取得较快的发展就是最好的诠释。


 
编辑:秦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