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3日电 近时以来,有关于钟南山的报道铺天盖地,钟南山的工作细节,社会行踪,家庭生活,趣味嗜好,成长经历,子女培养,婚姻状况等等统统被搬上媒体。就此,今天的解放日报发表署名“王多”的文章,认为爆炒“科星”不值,这种做法害处很多。
炒作“科星”岂止钟南山一例。远的不说,去年不少媒体就曾热炒著名物理大师霍金。当时爆炒热度也是高涨非凡,大师所到之处,聆听者甚众,崇拜者甚多,至于大批媒体记者从大师登陆中华之时,便络绎追随于前,闪形腾挪于后,跟形伴声,如影随风。
文章说,结果呢,霍金的确成了偶像,然而除了一个歪身斜坐轮椅的形象,一个奇特的人生经历,一段惊世骇俗的婚姻,我们对他天才的思想,挚热的激情,充满韵味的黑洞理论,独树一帜的天体学说,似乎懵懵然一片空白。难道这就是许多媒体自我标榜的“炒作科星是为了普及科学常识”的结果吗?
文章说,今天,钟南山之热的确有些根由。我不否认钟南山是非典时期中国科学界的一面旗帜,不否认他为抗击非典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媒体要把握怎样的分寸?多大的尺度?合适的火候?连钟南山本人都抱怨自己的私生活被严重干扰,过多地被暴露于公众视角之下,而他的工作更是被追踪“采访”,宝贵的科研工作时间被无情打断,专心致志从事科学研究的精力被无端损耗,长此以往,岂不令人痛惜!
针对有人指出“炒科星总比炒歌星、炒影星强”的说法,作者在文章中批驳说此语更是肤浅至极。科学最忌浮躁,最忌急功近利,媒体的追新求快与好大喜功,及其对科星的肆意吹捧无疑更助长科学研究的盲目短视,这实际上是对科学的戕害。
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组长、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近日指出,在防治非典的科学研究中,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思想依然存在,在一些机构、一些科技人员中表现还十分突出。他指出,“有些科技人员不顾大局、不善于合作;有的虚报成果、言过其实;有的发表不负责的、不属于自己专业领域的评论等等。在社会上造成不利影响,严重影响科技工作的正常进行。”文章说,在我们为科研人员扼腕叹息的同时,我们是否反思过媒体在其中所扮演的某些不光彩角色呢?
更为严重的是,与炒作歌星、影星一样,炒作科星必然带来科星的偶像化,科星偶像化的一个附属品就是权威化。而权威化对于科学而言,是绝对要不得的。歌星在他的歌迷面前可以一言九鼎,影星可以在他的影迷面前狂耍大牌,这些对于歌坛、影坛似乎无足轻重,但一个科星如果在科学界“一手遮天”,搞一言堂,那么对整个科学领域来说不啻为一场灾难。
科学最忌偶像化、权威化,科学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在与权威、与高高在上的“绝对命令”的抗争中走向今天的辉煌。独立思考、自由论争、倡导民主、崇尚平等、反抗权威,这些都是300年来科学进步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文章说,其实,炒作科星,害处很多。奉劝媒体,张扬理性、恪守良知,不要让浮躁喧嚣尘上,不要让短视粉饰无知。为了社会真正的繁荣与进步,我们还是把科星还原为潜心钻研,日积月累,独立思索,脚踏实地的科学工作者更好!(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