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9日电 “8年了,268位受救助的旅客只有28人返回救急金4811元。再这样下去,我们的‘旅客救急基金’又要断炊了,只好再发动职工献爱心。”在全国第一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到来之际,兰州火车站站长李金海颇为无奈地告诉中国青年报的记者。
旅客救急基金是兰州火车站于1995年初发起设立的。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救助那些在旅途中遭遇意外而陷入困境的旅客,以便他们顺利返程。当时,救急基金的想法一经提出,得到车站千余名职工响应,大家30元、50元,排着长队献爱心。他们的行为也感染了周边的旅客和群众,有人主动加入到捐赠的行列。兰州铁三中一位女生把自己省吃俭用的100元零花钱拿了出来。她说:“我每天上学放学从这儿经过,时常看到因生病或丢失车票而苦不堪言的旅客,大家筹点钱帮帮他们多好!”
筹备之初,车站收到来自职工捐款4.4711万元,加上旅客和社会各界捐赠共5万元,设立了救急基金。从那一年春天起,他们陆续为268位陷入困境的旅客动用救急金4.333万元,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然而令车站职工感到遗憾的是,尽管他们一再对受救助者说,“救急”不等于“救济”,基金需要循环使用,希望你到达目的地后能及时归还,但绝大多数的救急金有去无回。
车站领班田永安还清楚地记得:1997年冬天,当他把100元救急金连同自己身上的棉大衣递给一位落魄的大学生时,那位大学生热泪盈眶,主动写下地址,一再表示回家后立刻归还救急金。但到今天,田领班也未见到那位大学生的只字片语,更别说100元救急金了。车站值班主任张伟当班时,遇到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妇,看其状甚惨,便从救急金中拿出400元借给他们。老夫妇又是磕头又是作揖,信誓旦旦地要归还救急金,并主动把户口本留了下来。可也是一去不复返,户口本至今还留在车站的客运段。
令车站职工不解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受资助的旅客会把自己的承诺忘得一干二净。更让他们生气的是,有人在受资助时留下的就是假地址、空电话,也有人日后在接到车站职工询问的电话时,竟然矢口否认自己到过兰州,理直气壮地拒绝还钱。(记者狄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