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悉尼十月四日电题:库切会去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吗
中新社记者刘雨生
六十三岁的南非白人作家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移民澳大利亚已快两年了。
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也使澳大利亚人脸上增添了光彩。
有人指库切的最新著作《伊丽莎白·科斯特洛》中的澳大利亚作家,是他本人的化身。
如今,他在南澳阿德雷德大学英语系任荣誉客座研究院士,这也是该大学第四次与诺贝尔奖扯上关系。
该校前任教职员亨利·布拉格和他从阿德雷德大学毕业的儿子劳伦斯·布拉格因X光散射技术在一九一五年获诺贝尔奖。该校的医科毕业生、病理学家霍华德·福楼莱勋爵发明盘尼西林在一九四五年获诺贝尔奖。
库切于一九七四年开始写作,一九八0年凭《等待野蛮人》一炮而红。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他在小说中深刻描述了平凡人无奈面对种族隔离历史的众生相。
他的作品以小说为主,正如今届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声明中所言:库切小说作品的一个基本主题,是南非种族制度所导致的价值观和行为,在他眼中,这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现。
库切在南非不算有很多读者,但在国际学术和文学圈子里却是大名鼎鼎。他是首位两次夺得英国布克·普利兹奖的人,写作风格简洁和富寓言色彩,常被人拿来和弗兰兹·卡夫卡和塞缪尔·贝克特等巨匠比较。
前年,库切从南非移民来到澳大利亚后,生活一直很低调。他只喜欢用文字诉说他对世情的观察,而不爱出风头。过去,虽然两次获得布克奖,都没有亲身去领奖。
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科学院直到十月二日公布结果,才找到他本人,通报这一好消息。而他稍后透过美国芝加哥大学发表书面声明,表示对获奖感到“完全意外”。
今年十二月十日颁奖时,他会亲身前往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取一百三十万美元的奖金吗?人们认为,这是一个难猜的谜。
三十多年来,库切对外界指他“孤僻”、“冷漠”和“反社会”等批评,从来不屑一顾。无论是在南非,还是在国外,他与读者的沟通只限于作品。四年前他就说过:“一生中,我一直颇成功地远离名气。”
南非种族斗争的印记,深刻地表现在库切作品刻画的悲凉世界上。他的作品总能深切地揭示祖国的苦难。
他在南非的读者不算多,主要是因为当地人很少阅读严肃文学。
库切生于一九四0年,自小就谙熟英语和德语,一九六三年在南非开普敦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学位,一九六九年在美国获得语言学博士。其间,他曾当过电脑程序员,后获纽约州立大学聘请执教英语,并曾申请绿卡拟入籍美国,但没有成功。
一九八三年,他回母校开普敦大学任教,至前年退休,移居澳大利亚。
他在八十年代与妻子离婚,育有一女一子,儿子于二十三岁时撞车身亡。
现时身在美国芝加哥讲学的库切,虽然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感到高兴,非常高兴”,但表示不会接受访问。
在南非,有人视他的离开为“叛国”。一本南非文学杂志在最新一期中,狠批他的作品“欠缺生命”,“累赘无力”,“充满对女性的厌恶”。
但支持者指他对南非文学界影响深远,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引入南非小说,很多新一代文学家都以他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