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广东新会华侨义冢被列保护单位 3年苦等保护方案

2011年05月12日 11:1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广东新会华侨义冢被列保护单位3年苦等保护方案
黄冲坑鹤嘴华侨义冢墓穴约1500个,挖土机正在蚕食周边土地。(林旭娜 摄)
在黄坑海槐义冢,新会区博物馆馆长李锡鹏介绍侨史。(林旭娜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再过5个月,离新会会城镇仁义村金牛山华侨义冢墓群被列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就整整3年了。按照惯例,确定为文保单位后,两年内要出台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方案,然而,两年多过去了,包括金牛山华侨义冢在内的新会2614座华侨义冢,却未被列入任何保护计划,实际上也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今年,也许保护方案会出来吧。”站在金牛山义冢不断崩塌的土坡前,江门市政协委员、新会区博物馆馆长李锡鹏眼神显得有点迷茫“按现在的自然损坏速度和周边的开发速度,这里很快就要沦陷了!可是,市一级文保单位没有出台保护规划,区一级也无法保护,太可惜了。”

  眼见金牛山华侨义冢所在的土坡正不断崩塌,已到墓冢边上,目前最紧迫的是修建一座保护坡。而每当下雨,洼地中的墓地就要被浸泡好几天,低洼处需要修建排水沟。但没有保护方案,一切都成空中楼阁。

  三片特色义冢

  义冢有的按原侨居地分葬;有的按原籍集中埋葬;还有一些则是侨居地和原籍都不同

  上月,记者一行从广州驱车前往江门。前一天还是阳光灿烂,在路上却突然阴云密布,直到走上新会境内的圭峰路,一路的青翠才让眼前亮堂起来。

  在青翠深处,散落着几片埋葬华侨尸骨的义冢。在江门市新会区信息股股长萧浩和江门市政协委员、新会区博物馆馆长李锡鹏的带领下,我们在山野中一处一处地寻访。

  “义冢有的按原侨居地分葬,如旅美华侨墓、越南埠义冢;有的按原籍一致而集中埋葬;还有一些则是侨居地和原籍都不同。”李锡鹏告诉记者。

  在黄坑海槐,穿过二轻机械厂后门,沿山路拾阶而上,记者第一次见到令人震撼的美国华侨义冢群:山路拐角处豁然开朗,见“义冢”两字赫然刻于中间一块主碑上,左侧刻着下葬时间“光绪十九岁次癸巳仲春”;墓冢最右角,有“义山后土”碑;李锡鹏指着另一座碑志有点模糊的石碑提醒记者,这里刻的是“金山各埠先友骸骨运回本邑”。

  据介绍,1992年新会建设高科技工业村时,在此处发现了成片的墓碑,于是工厂出资十几万元,将墓地后移20米迁上后山,并翻新了墓地和石碑。记者看到,这处墓地占地在一亩上下,整齐排列的墓冢有16行之多,墓穴数达到387个。特别的是,一些石碑上还刻着“花男”、 “花女”的字样,华侨墓研究专家欧济霖考证,这些是未婚男女之墓。

  因为清明节刚过不久,墓地上还有很多祭奠时留下的花圈和纸钱,几只蝴蝶穿梭其中。李锡鹏告诉记者,工厂重迁整修这片墓地后,每年清明节新会华侨中学的学生都会到这里扫墓,一些华侨回乡探亲时也主动前来祭拜。

  挖土机在蚕食

  约800穴毁于上世纪50年代末,400—500穴毁于上世纪90年代基建中

  在一片挖土机的轰鸣声中,记者等人到达第二个义冢群,这里被称为黄冲坑鹤嘴华侨义冢。在山坡上,一块蓝色牌匾映入眼帘,上有几个大字:江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可相比黄坑海槐义冢,这里几乎没有实质性的保护。

  正是春天,漫山遍野绿树芳草,1500多座小小的沙灰冢却略显荒凉,眺望山头四周,挖土机正在蚕食周边土地。

  这片义冢发现于2001年,墓穴约1500个,“义山后土”碑上刻有“仁安医院立”,是目前发现的义冢中规模最大的。记者拨开草丛,细细查看,可见墓主的籍贯既有高要,也有湖南、肇庆连县、钦州等。

  记者寻访到的第三个华侨墓群在石涧水库边,在水库边下车,往山中密林步行大约一公里,即可到达。李锡鹏说,这里发现于2000年,也十分有特色,以中间的义冢碑为界,左边是女坟位,右边为男坟位,共87穴,葬在这里的都是阳江籍华侨。

  我们无法找到的黄坑木山越南华侨义冢,是目前发现义冢年份最早的(1880年),约200穴。另一处黄坑大槐华侨义冢有440穴,估算葬于19世纪末,因为整个圭峰山脉山势复杂,近年荒草蔓长,义冢发现者欧济霖先生生病之后,别人已经找不到这两处义冢的路。

  记者在侨乡文化研究专家梅伟强收集的资料中看到,欧济霖此前的调研发现,新会黄坑坑下和大云山还各有一处华侨义冢,前者约800穴,毁于上世纪50年代末;后者400—500穴,毁于上世纪90年代基建中。合计起来,在1992年至2001年间,新会原本静寂的山野中,共发现7处华侨义冢,现存2614穴。

  三成是无名氏

  与前面带“亚”、“阿”为特点的一项一起统计,基本可归为无名氏或姓氏不全者,大约占全部墓冢的近三成

  记者在几个义冢群中,拨开野草察看墓碑,发现没有全名或无名无姓的墓主不在少数。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墓碑上墓主都有姓无名,或仅有“亚(阿)+名”而无姓,或有姓但名不全,如“欧阳氏墓”“亚香姑墓”“亚迪黄公墓”,像“李金村墓”“清逢大公墓”“林宝公之墓”这样姓名齐全的很少,也有写“无名氏”的墓碑。

  如旅美华侨义冢现存的386块墓主碑中,名字带“亚”字的有57人,带“阿”字的17人,共74人,占墓主总数的19.06%。欧济霖据此分析,在新会方言中,“亚”、“阿”作为名字的前缀是同义的。刻墓碑是一件庄重的事,要用全名,但出现这么多带“亚”“阿”的名字,只能理解为不得已。

  “同伴中的后死者,由于文化水平、工作生活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记下死者的全名,仅凭相处中的互称建墓碑,可想而知这批墓主在国内的社会地位和旅美时期的处境。”欧济霖在其撰写的文章中这样分析。

  该处义冢碑上,还有29个刻着“福德”的碑,占7.5%,其中24位就以“福德公”为标志,仅能表明死者为男性,连姓氏也没有,实际上是“无名氏”。与前面带“亚”、“阿”为特点的一项一起统计,基本可归为无名氏或姓氏不全者,大约占到全部墓冢的近三成。

  当年美国和巴拿马修铁路和运河时,新会华侨死伤人数众多,运回新会后,由仁育堂、仁安医院和积德社等安排下葬,很多逝者身份不清楚。但中国传统中,死者为大,乡亲们不会因不知道死者姓名而直称死者为“无名氏”,便根据运回遗骨上的标识尽可能反映墓主更多的真实信息,这也反映了新会人心地善良,对侨胞的深情厚意和当时慈善机构修建义冢时的善意与责任心。

  土崩水淹惊扰

  义冢周边的开发已到山脚边上,距离不过10多米,按现在的开发速度,后果显而易见

  然而,可惜的是,自1992年后陆续发现华侨义冢以来,这些珍贵的实体文物,除黄坑海槐华侨义冢因工厂建设被重修外,其余皆处于自然存在状态。

  在黄冲坑鹤嘴义冢,记者了解到,当年这里发现义冢以后,新会区随即将其公布为保护单位,2008年,江门市也将其列为市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但至今江门市没有出台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方案,义冢并未得到切实的保护。

  “一般而言,确定为文保单位后,两年时间内会划定保护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立项,哪个地方要重点保护,有什么措施,预算多少,都有明确的规划。然后才有保护的指南和许可。”李锡鹏介绍。

  记者看到,目前义冢周边的开发已到山脚边上,距离不过10多米,按现在的开发速度,后果显而易见。

  “如果这一片保护起来,经费起码要几十万元。最紧迫的,首先要建一个保护坡,现在这块土坡已经到了坟边,还不断崩塌。其次,低洼处需要建排水沟,只要下一场大雨,洼地里的墓地就要泡好几天。”李锡鹏苦笑着摇了摇头,“太可惜了!义冢,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华侨史,是进行华侨教育的最佳所在地。”

  有部分文史专家提出将义冢迁徙“集中保护”的建议,梅伟强认为,这是“最蠢的方法”。新会文广新局副局长冯艳梅也说,文物保护最佳的选择是原地保护,“不过鉴于义冢分散的现状,还需上级专家研究和论证”。

  史海钩沉:荒山古冢诉说华工血泪

  在广东新会,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无主华侨尸骸?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段华工被掳海外当苦力的血泪史。

  19世纪,伴随着美洲和南洋开发,海外列强多拐骗、贩卖华工以弥补劳力之不足。据欧济霖研究,最鼎盛时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香港每年运往南洋的“猪仔”达6万多人。

  1891年,新会人李杜君等被送到墨西哥荒无人烟的梅里达地区开发,因山林瘴疠,水土不服,数月间,1800个华工死亡过半,被称为“第一枉死城”。1880年,全长3800余公里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兴建,1884年,进入卑诗省的5056名筑路华工中有615名新会人。

  【义冢速写】

  被卖“猪仔”飘洋过海,挖矿开荒有如赴汤蹈火;客死异国身后无助,尸骨行千里终得落叶归根。

  百年前的广东新会乡亲,看到海外侨团辛辛苦苦运回故土、积存日久的华侨骸骨,顿生无限同情心,于是为其择地安葬,渐渐形成近郊荒山上一片片华侨义冢。它是华侨史的无言见证,是侨乡特有的“兵马俑”。(林旭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