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永定9月20日电 题:客家山民“下南洋”新传
中新社记者 詹托荣
横跨在福建永定县下洋镇金丰溪上的中心大桥,是胡洋最常去的地方。已在新加坡求学2年的胡洋回家过假期,再次踏上中心大桥,桥下溪水依旧在流淌。
胡洋所在的下洋镇中川村是闽西偏远的客家山村,土地贫瘠。为了谋生,1600年前就有中川人飘洋过海到马来西亚打铁;敢拼敢闯的中川人在海外赤手空拳打拼家业,致富后返乡修路建土楼,更有建起豪华别墅。“下南洋”一度成为中川村的潮流。胡洋的堂叔公就是新加坡华侨,曾多次回归故里访亲探友。
追循祖辈足迹,胡洋成为新一代“下南洋”的中川人。2009年,在父亲的安排下,刚高中毕业的胡洋远赴新加坡求学,成为新加坡建筑管理学院的学生。
不再乘船漂洋过海,而是做国际航班直达;不是孑然一身孤独离乡,而是结伴出行,这让二十出头的胡洋感觉到“下南洋”并没有想象中的艰辛,“当时,和我一起到新加坡上学的还有4个人,都是福建的,我们到香港换乘飞机,很方便,很快就到新加坡了。”
从闽西偏远山村来到繁华的外国都市,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胡洋打量着那个让祖辈们为之向往、奋斗和荣耀的地方,却感觉和家乡山村乡镇很相似,“不一样的比如我们这边一到晚上就关起门来,他们那边一般不关门。”胡洋指着金丰溪两旁的高楼对中新社记者说。
“2009年高考结束后,我爸对我说,你到新加坡上学吧,到那边闯闯,你叔公在新加坡也有照应。”胡洋说,“下南洋”求学是他爸爸一手安排的,爸爸有很多的考虑,他自己答应出国求学是想练练胆识。“我一直很自卑,不爱和同学、陌生人说话,女同学在路上遇到叫我,我都不敢答应。”
练胆识需要一个过程,到国外上学需要马上提高英语水平。胡洋一开学就自学起英语,想尽早融入集体,尽快学到知识,更主要的是不想让同学用异样的眼光看他。
先辈们为了谋生“下南洋”,起初可能没有过多的时间欣赏、了解当地风貌,而“下南洋”镀金的胡杨畅游新加坡每个地方,他不仅要练胆识、学知识,更要开眼界。
胡洋在新加坡建筑管理学院学习的是建筑工程专业。站在出国求学前最常来的中心大桥,对所学专业侃侃而谈:“我现在知道这座桥设计使用年限多少,桥墩、桥梁、桥面需要放多少的水泥、钢筋;房屋的顶盖、梁柱、墙壁怎么建才能满足居住需要。”
谈起“下南洋”求学,胡洋对记者反复说道:“在我们村里,出国根本不算什么,如果你跟别人说是在国外读书,他们会认为你很拽,没什么了不起的。”
“我最终的目标是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相信不会等很久。”胡洋说得很坚定。或许,不同的是,老一辈靠的是做苦力,站稳脚跟再求得发展;而胡洋这一代人,则因为学识和眼光而能更快达致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