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青田有所“联合国”幼儿园 小华侨回乡接“地气”

2011年11月02日 09: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青田11月2日电 题:青田有所“联合国”幼儿园 小华侨回乡接“地气”

  作者 汪恩民 邢一

  6岁的吴倍静用左手紧紧拽着5岁的弟弟吴倍杰,面对来访的记者他们有点紧张。3个月前他们从西班牙回到浙江青田方山乡,这里是父亲吴伟彬的故乡,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

  吴伟彬在西班牙一家餐馆做洗碗工,一儿一女若在当地上幼儿园,学费要花去吴伟彬收入的一半,同时路途遥远需要来回接送。2011年7月,吴伟彬听说家乡创办了一所“联合国”幼儿园,一个学期只需要500元人民币,中午包吃饭,而且可以让孩子学习中国文化,在华侨中口碑甚佳,便立刻买机票将一对儿女送回了家乡。每天,由祖母送孩子到幼儿园,学习普通话和中国的歌舞;祖母还负责教导孩子青田家乡话。家乡的亲情,中华的文化,让孩子在懵懂中知道“根在何处”。

  与姐弟俩类似的经历,在这所幼儿园比比皆是。

  “爸爸妈妈在哪里?”记者问一位名叫陈慧玉的小朋友。“在外国赚票票”,5岁的陈慧玉出生在西班牙,回到国内不到一年。

  在这所被称为“联合国”的幼儿园里,52个孩子中有38人是在国外出生。“孩子们主要来自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别看他们全是黄皮肤、黑眼睛,讲的都是普通话,其实很多是外国人。”幼儿园创办人吴亮镕笑称,小孩打个架都是“国际纠纷”。

  忆起幼儿园的创办过程,这位在当地做过多年村支部书记的老人感慨万千。“以前没有幼儿园,孩子们只能关在家里,华侨们一直呼吁创办一幼儿园。从2006年第一届的22个学生到现在的52个学生,幼儿园在华侨中越来越有影响力。我也会每年把园里的情况向海外的华侨们通报。”

  “安全和教育,是我考虑最多的两个问题。” 吴亮镕告诉记者,目前只有两位老师,全部是村里人,教育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20岁的杨老师从邻村到龙现村幼儿园当老师不到两年。刚来时她发现一些孩子个性极强,闷闷不乐,不爱打闹玩耍,不与别的小朋友沟通。经过了解,她发现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对国内很不适应。“我好想爸爸妈妈!”这是她听到小孩子们念叨最多的话,也是最让她为之动情的话。在龙现村,视频聊天是孩子们与海外家长沟通的主要桥梁。

  “大部分儿童很快会适应家乡的环境。”杨老师已经成为园中的“孩子王”。“孩子们学习语言很快,大概一个多月,就可以听懂基本的家乡话了。”

  当记者把一些公仔玩具送给孩子们时,原来有点拘谨的孩子马上活跃起来。“我要叮当猫”,孩子把手举得老高。

  而看到当地派出所一位警察走进幼儿园时,孩子们更是兴奋:“‘黑猫警长’来啦。”胆大的孩子甚至爬到了“黑猫警长”的身上。

  在记者即将离开时,就要回到西班牙的吴倍静扶着幼儿园的大门,悄悄告诉记者:“我喜欢这里,这里比西班牙好。”(完)

分享按钮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