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侨批档案”申遗要完成“三级跳”
中新社汕头6月3日电 题:潮汕“侨批档案”申遗要完成“三级跳”
作者 李怡青 陈妍
“‘侨批档案’跻身于《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申遗‘三级跳’跨越了前两级,我们争取完成申遗最后一跳——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一直致力于“侨批”抢救保护的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中心顾问王炜中,6月3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5月16日下午由中国广东、福建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成为广东首个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项目。记者在王炜中的办公室看到,他正在研究修改此前的侨批论文,同时准备6月初再去一次江门,到那里拜访侨批收藏者,“淘”一下宝。
“侨批”在潮汕地区被称为“番批”,是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给家乡眷属的书信和汇款的合称,又称“银信”,属于民间文献,在19世纪前期至20世纪70年代长期流行在海外华侨华人的侨居地与包括广东在内的东南沿海各省份侨乡之间。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著名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就关注侨批,在他1946年总纂的《潮州志》中专辟了“侨批业”条目。2000年11月,饶老在潮汕历史文化中心举办的潮学讲座上指出,徽州留下来具有特殊价值的是契据、契约,而潮州可与之媲美的是侨批,这种价值不是用金钱所能衡量的。
王炜中告诉记者,侨批文化工程是潮汕历史文化中心启动的一项深具特色的重大课题,从2007年开始,该中心与广东省、汕头市档案局密切配合,启动了“潮汕侨批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工程”,后经广东省市档案局协调,由汕头、江门、梅州三市联合以“广东侨批”的名义,由广东省档案局申报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2010年3月经中国国家档案局研究通过,包括潮汕侨批在内的“侨批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今年5月份,“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完成了“申遗两跳”。
据王炜中介绍,为了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潮汕历史文化中心深入各个侨乡进行田野调查,进一步摸清侨批原件的社会存量,抓紧走访年迈的侨批局从业人员,以留下珍贵的侨批记忆,同时召开“‘侨批档案’世界意义”的专题研讨会和“汕头市获奖侨批邮集展览”,并在汕头向前来实地考察的中国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李明华、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主席埃德蒙森、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名录评审委员会主席如加亚•阿布哈孔和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特别顾问朱福强等汇报有关情况,陪同参观了侨批文物馆和汕头市隆都陈慈黉故居。
“有侨才有批”,数以千百万计的侨批渗透着海外侨胞的血汗,蕴含着他们对祖国、故里的一片深情。王炜中说,“侨批档案”的申遗过程表明,内容丰富、底蕴深厚、跨国属性鲜明的“侨批档案”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已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海内外侨胞、侨眷都将为此感到欣慰和自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