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千姿:一个“华侨新村”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漳州11月14日电 题:一个“华侨新村”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记者 张羽
一把阳伞,一张茶桌,一套茶具……每天傍晚,总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聚集在福建漳州市区的西姑池边泡茶、垂钓。
西姑池位于漳州城内一个“华侨新村”的核心位置。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漳州市是著名侨乡,“华侨新村”就坐落于这座城市的核心区域,是一片以“侨”命名的居住区,成为了漳州侨史的重要地标。
“华侨新村”始建于1956年。漳州市政府官员告诉中新社记者,当年为了给归侨、侨眷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漳州市特别成立了“华侨新村委员会”,规划市区西姑池的一片土地作为归侨、侨眷的居住用地,建“华侨新村”。
从第一幢别墅建成,到最后整个“华侨新村”完工,一共72幢形态各异的别墅式小洋楼在此拔地而起。2到3层的小洋楼,多为归侨自主设计、修建,建筑风格借鉴了东南亚、欧美等地区建筑的特点,即便现在看来,仍很气派。
半个世纪过去了,“华侨新村”周围已是高楼林立,西姑池旁的小树早已长成苍天大树,原先的72幢别墅也只留下了大约51幢。而且,这些别墅中,有的摇身一变成了时尚婚纱摄影会所,有的被改造为幼儿园、饭店,或是被出租作其他用途,部分别墅外观还发生较大改变,旧貌换新颜。
不过,也有一些老别墅依旧保持着原有的样子,围墙斑驳,大门上的新油漆难掩岁月的痕迹。归侨李清求老人居住的“侨村27号”就是其中的一幢。
“27号”位于华侨新村边缘,门前不宽的水泥路面十分整洁,大门两边各有四五平方米的绿化带,种着老人亲手栽下的桂花树。“绿化好”是老人喜欢住在“华侨新村”的原因之一。
李清求今年72岁,祖籍福建安溪,年幼时随父母远渡印尼。1954年,年仅14岁的李清求又与家人回到祖国的怀抱。1963年,他与同为归侨的妻子陈莲花在漳州定居下来。
回想起刚刚搬进“华侨新村”的日子,李清求老人仍十分骄傲,“以前国外的亲戚回到漳州来看我们,总会夸我们这里的环境好。还有一些朋友来过以后,都把这里当成旅游地,推荐给其他朋友。”
话语间,李清求领着记者来到后院,老人在这里种菜、养鸭、遛鸟……最吸引眼球的,还是一颗十多米高的芒果树。老人说,树是他1969年种下的,岁数和他住在这里的时间差不多长。
目睹年久失修的“华侨新村”略显老态,原来通往外界的重要通道“侨村桥”被拆除,不少老别墅变身作他用,一些老邻居辞世或者搬出去,多位像李清求一样的老归侨期待“华侨新村”能够恢复当年的模样。
漳州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六十多年来,华侨新村历经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大部分建筑周边存在较多的搭建、新建与原有建筑风格不协调的建筑,使其原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华侨新村’是漳州侨史的重要见证,还是希望能够把它更好地保存下来,让它尽可能的完整。”李清求的心愿获得了回应,漳州市政府已将华侨新村改造纳入《漳州古城整体规划方案》,“华侨新村”将作为古城保护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保护性恢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