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圩”还是“侨墟”
在本次的研讨会(中国首届广侨文化研讨会)上,对于“圩”与“墟”的选用,专家们的观点也未能达成一致。南方日报记者查阅汉语辞典发现,“圩”读“xu”的时候,与“墟”一样,均有集市之意,而“墟”还有另一重意思是有人住过而现已荒废的地方。
“墟”派:
王培楠认为:选用“墟”有三方面的考虑,其一,从墟集这个意思的表达来说,“墟”本身是十分准确的。其二,除非江门侨圩以后不想走向国际,走向世界,如果要对外宣传,必须还原到本来的这个正确字体的选用。否则,将来在传播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其三,“圩”字的历史形成值得商讨和争论。如果有史料证明上世纪30年代已经用“圩”这个版本,有最早的文献资料作为例证,那样“圩”的选用才站得住脚,如果仅是建国后或者五四革命后的一个汉字简化的选用,那就不可取。
台山市博物馆副馆长叶玉芳翻查史料,发现民国时期,1929年台山当时的工务局局长编了一本《台山物质建设计划书》里面选用的是“墟”,查阅过解放初期的一些杂志的相关资料,用的也是繁体的“墟”。
“圩”派:
梅伟强认为,台山人习惯用简写的“圩”字,这也是约定俗成的,是“台山侨圩”在书写文化方面的一个特色。很多时候这两个字可以通用,作为贸易圩集的意思时,北方人更喜欢用“墟”,台山民间一直都是喜欢用“圩”。
梅伟强查阅资料发现,1998年出版的由黄剑云执笔的《台山县志》以及2008年出版《台山百科全书》这本由多位学者共同编写、集思广益的著作也是选用了“圩”字来命名台山的墟市。“其实解放前,民间都是爱用‘圩’”。
另外,有研究华侨文化的本地学者认为,在粤语区,“墟”经常是跟天光墟联系在一起的,在广东很多地方都是用“墟”字来指这样一种集市墟市。“墟”与“圩”在这里,是泛指与特指的关系,台山人则比较独特,民间一直爱用“圩”,是特指,选用“侨圩”二字更具有针对性和地方特色,“地名是一种约定俗称的东西,地名的选取一定要得到本地人的认可。”
中立派:
张国雄则认为,从本地人来讲,喜欢用简体字;从将其推介出去的角度讲,在外地人看来,繁体字的“墟”更表现它的历史感,用简体字的话会以为它是一个新的东西,以为是七十年代第五次简化字方案出来才出现的用法,其实在当地早就有这个简化字,用“圩”要费很多口舌去解释,所以很多人倾向于用“墟”,也是为了便于传播。(见习记者 吴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