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海口埠 台山先侨出洋的重要口岸(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26日 10:56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0)
海口埠台山先侨出洋的重要口岸(2)
海口埠是基督教传入台山侨乡的主要“节点”
明庐的永茂银号至今仍保存完好

 辉煌岁月  端芬最繁华的圩集之一

  海口埠地处大同河和端芬河的交汇处,水上交通十分便利,不仅粤西有水东船载运廉江牛、水东油、阳江猪和杉木到来贸易,而且有香港恒兴渡、江昌渡来往海口埠至香港、澳门,有大成省渡两艘船来往广州至海口埠。当年,海傍街一带是码头区,但没有像样的码头基础设施,无论是载货的船只,还是省港的电船(小轮船),都是船靠岸后,便把一块较宽、较结实的木板搭在岸上,旅客从木板上走过来,货运工人挑(或抬)着货物也走木板上岸。等到新的旅客上了船,新的货物装上船,便又开走了。客商云集,川流不息,一片繁忙景象。

  据记载,当年维新街有店铺18间,西隆街有44间,东兴街有42间,市场街有16间,海傍街有6间,共126间,各行各业,一应俱全,尤以西隆街最为兴旺,这里有美新苏杭、宝源行药行、万丰银行、后和押、钜信银号、宝荣银号兼米机、永茂银号兼杉行等,仅银号就有6家之多,有“银行街”之称。

  海口埠的兴隆时期是在日寇飞机轰炸以前,当时,全埠洋楼林立,金铺、银号、杂货铺、洋货店、药材铺、茶楼、酒店、杉行、水果店等,购销十分兴旺。上游的汀江圩、大同市、山底圩都来海口埠提货。圩期密集,每逢圩日,熙熙攘攘,货如轮转,是端芬最繁华的圩集之一。海口埠发达的商贸经济文化是独具特色的台山侨乡文化的又一生动体现。

  海口埠是端芬镇的重点侨乡。由于与香港、澳门之间便利的海上交通条件,海口埠成为端芬先侨出洋谋生的重要口岸。海口埠有一间益元药局,关深说,他在益元药局打过工,益元药局生意很好。还有一间天佐药局,现年57岁的江元正说,他的父亲是老板,生意也不错。他还说,这两间药局的信用度很好。当年要出洋谋生的人,交点手续费,药局便给他们盖章,作为担保。香港那边的承办公司一看是这两间药局的印章,就接收了。“我父亲为不少出洋乡人盖过印章担保。”

  “当年很多侨眷,就是在这里送走他们的亲人。作为出国码头的所在地,这个地方具有历史意义。”海口埠的老人们希望通过政府的帮助,对过去的历史进行挖掘整理,让这个过去曾经繁荣美丽的小埠能再次焕发出活力,吸引各方游客,“也希望政府能好好保护这个地方,使它成为华侨出国史的‘活标本’。”

  陈年往事  两次遭日寇飞机轰炸

  海口埠位于台山市南部,西北距端芬镇政府驻地山底圩(又称端芬圩)4公里,往台城27公里。

  据记载,海口埠建于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初立圩时,由附近梅、黎、吴、李、关、阮、黄、江、陈、何等姓联合组织筹建,叫“十户圩”。因地处大同河与端芬河汇合出海(经斗山河)口处,河面宽阔,河床很深,当地人习惯称河为海,故改名“海口埠”。逢农历一六、三八日为圩期。海口埠建有主街维新街、西隆街、东兴街,还有海傍街和市场街。1931年冬,建成海口桥,长64.7米、宽12米,架通南北两岸,成为台(城)(广)海公路的交通咽喉,大大促进了海口埠商贸经济的发展。

  今年83岁的老人吴文安来自恩平,至今在海口埠生活了75年。他回忆说,1939年10月31日,日本侵略军出动3架飞机对海口埠进行首次轰炸,投弹15枚,炸死3人、伤11人,炸塌文武庙、恩主祠及厚和押等店铺14间,海口桥靠南岸有两个桥墩的桥面被炸毁。同年12月27日,7架日寇飞机第二次轰炸海口埠,投弹6枚,在山底圩投弹7枚,共炸死5人、伤7人,炸毁店铺29间,海口埠由繁荣转向萧条。“过去,因为日军袭击,许多美丽的骑楼被炸毁。而不少村民也相继出国了,整个村子变得愈来愈安静。”回忆过去的繁华景象,关深、吴文安感到很无奈。

  抗战胜利后,政府修复了海口桥,海口埠重现经济活力。1953年实行“三大改造”(即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海口埠的个体经济受到重大打击;1956年取消圩期,农村活跃的集市经济交流被迫中断。1966年,大同河海口埠河段为了防洪排涝的需要,裁弯取直,开凿了一条长730米、宽60米的新河,原河段填土筑堤成了“内湖”。后来,台海公路改道,经大同桥往广海,海口埠昔日的繁荣景象终于成为历史。如今,海口埠开业的商店只有3间副食店、3间饮食店,每天早上6—8点有早市。

 

【编辑:王盼盼】

>侨乡传真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