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南洋骑楼老街风貌展示馆开放 再现华侨精神
中新网海口1月18日电 (作者 凌楠)百年前的海口是怎样的城市风貌?呈现怎样的文化特色?在海南岛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怎样的角色?近日开放的海口南洋骑楼老街风貌展示馆,象一本历史教科书,在海口百年沧桑风云中,再现了海南华侨的勤劳、勇敢、智慧的创业故事。
海口城市历史的缩影
记者近日踏访海口南洋骑楼老街新修复的水巷口十幢历史建筑,站在修旧如旧的建筑前,恍若走进历史。
据悉,“海口”得名于南渡江入海口,始于宋朝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距今已近千年。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设海口千户所,筑海口所城,古老的海口城由此而诞生。现在的骑楼老街新民路,一直是海口的首脑机关所在地。明代的千户府、清代的同知署、参将所等都设在这里,当时称为西门街,为海口的商贸集散地,更是海口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公元1849年(清道光年间),水巷口修建了海口的第一座骑楼——四牌楼,成为海口的标志建筑,开创了海口骑楼老街的历史。
公元1858年(清咸丰年间),琼州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外国势力入侵,在长堤路一带建立领事馆,建筑风格除受到南洋地区,东南亚地区影响外,也明显受到了西方建筑特征的影响。随后,西式医院、银行等相继在这一带设立,多为骑楼建筑。1912年,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发展近代企业、吸引华侨投资政策,骑楼建设进入繁华时期。1920年,华侨扩路,博爱路、中山路、得胜沙沿街建起联排式骑楼,成为海口最繁华的黄金地段。
1939年至1949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海口骑楼老街遭到劫难,失去了曾经的喧嚣与繁华,从过去富商巨贾聚集的洋场,变成市井巷坊的生活场所。
展示馆展出的清末明初的海口城区沙盘,栩栩如生地展现了百多年前海口城区风貌。每天吸引众多游人前来观看。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的邓欣如和两位女同学结伴到海南旅游,在网上搜到水巷口骑楼开放的信息后慕名而来,海口南洋骑楼老街保留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博物馆了解到海口的历史。
华侨爱国的创业印记
海口骑楼老街的历史,可谓是一部海南华侨勤劳智慧的创业史。当年,正是这些华侨名贾,打造了海口骑楼文化商业中心。
展示馆讲解员梁渝向记者介绍,当年,一批批缩衣节食、拼搏致富的海南华侨纷纷回乡创业,他们云集海口老街,从国外请来骑楼建筑设计师,进口钢筋和水泥,与本地的工匠一起刻苦钻研修建骑楼。
据悉,民国时期,海口房地产投资多在骑楼老街,75%为华侨资本,每年海外华侨进入海口的汇款约1000万光洋。海南华侨中的富商巨贾大多在老街创业或捐助公益。如周雨亭、周成梅叔侄带头捐资兴建的海南医院、海口钟楼,何达启拥有老街近半地产商铺、森堡船务公司、精华公司等,王绍经投资裕大公司,吴乾春投资“五层楼”……
海口骑楼,已成为侨乡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处处留下海南华侨爱国的印记。
骑楼老街的得胜沙路,因海府地区军民在1849年反倭寇入侵海口时得胜而命名。海南的第一个同盟会所地址、中国共产党海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地址、孙中山纪念堂等都在老街范围内。
热心家乡教育创办私立海南大学的宋子文、韩汉藩、梁大鹏,英勇抗日的南侨机工李月美等,都在骑楼老街留下了自己的足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