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江文化孕育江门“中国第一侨乡”美誉

2013年06月07日 13:4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1848年,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专制社会日落西山,经济衰退,民不聊生。以贫苦农民为主体的五邑籍华侨大量涌向海外寻求新的出路……”参观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是在一个阴雨连绵的午后,感受着那一段段令人动容的华侨血泪史,记者心中对华侨“既然爱国,为何还要出国的”的“偏见”也自然冰释。

  五邑,是指广东省江门市的新会、恩平、台山、开平、鹤山五区县。自古以来,这五区县人文风俗基本一致,又因海外华侨人数众多,故有“侨乡五邑”之名,蜚声海内外。如今,祖籍江门地区的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约400万人,遍布107个国家和地区。从早年的孤苦伶仃、漂洋过海到今日的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一代又一代侨胞成就了江门“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

  成因:海江文化的性格使然

  早年周恩来总理到江门台山视察时,首次把“中国第一侨乡”的“金字招牌”赋予台山。位于珠江入海口西侧一隅的江门五邑,凭借什么孕育出了“中国第一侨乡”呢?

  “江门地处粤西沿海交通要道,渡海便利,而探索海洋之外的世界一直是人们的梦想。大多数早期侨民正是抱着求生存、谋发展的心态跨海出洋。”在江门市博物馆副馆长黄志强看来,正是在社会长期动荡、时代变革的背景的催化下,加上五邑人敢闯敢干的勇气,造就了江门独有的侨乡文化。

  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良溪古村,有着“五邑百姓始祖发源地”之称。南宋年间,南迁的先民们流寓至此,其子孙又在江门五邑及珠三角周边地区繁衍。“正是这种自古以来的移民文化为百姓带来了自信、开放的生活心态,让当地人敢于主动接受外来文化和新生事物。”良溪村村委会主任谢良杰说。从先祖溯源到后世之变,从开拓进取到漂泊寻根,“中国第一侨乡”的形成,正是源于海江文化独特民风性格使然。

  遗存:中西融汇的碉楼文化

  在开平,素有“无碉不成村”之说。老一辈华侨留给江门最有价值的实体文化遗产,就是以开平碉楼、赤坎骑楼为主体的建筑群落。尤其是开平碉楼与相关村落,于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外部艺术形态和内部建筑构造都是碉楼最显著的文化特征。窗户上往往都会有钢板和枪眼,而厨房也是每层都有。”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登上了开平自立村碉楼群中最高的铭石楼。从顶楼向下眺望,自立村郁郁葱葱的全貌尽收眼底。稻田、丛林、原野,14座碉楼夹杂在民居和植被之间,姿态各异,巧夺天工。

  “每一座碉楼的设计,都是中西合璧。最可贵的地方在于,这些建筑是我们自己的‘草根’百姓走出国门,主动吸收外来文化后回来精心营造的结晶。”开平市文物局局长李佳才感叹道。

  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均做出了努力。“2011年对安庐碉楼的修复,基本维持了它外表的沧桑感和原有倾斜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李佳才说。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37座碉楼中,记者见到了其中一部分正在动工修缮。然而,据统计,开平碉楼共有1833座。对于数量如此庞大的碉楼建筑群,保护工作该如何进行,目前还有待进一步论证和确定。

  灵魂:侨乡文化的血脉联系

  与并称为中国三大侨乡的潮汕、泉州侨乡相比,五邑侨乡面积最小,人口总量、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的绝对数量也是最少的。然而,其自身的一些专属优势却使得“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当之无愧:华侨相对人数比重最大,美洲侨民占总数的70%以上、普遍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些优势,也使得五邑文化自近代以来就一直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品格且代代传承、生生不息。正如江门市文广新局办公室主任黄建勇所说:“侨胞在海外繁衍生息,并将西方文化带回了家乡。这种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而产生的民族气息和时代气息,正是五邑侨乡文化的灵魂。”

  劳工家书、忍辱负重、支援抗战、移居故里、建设祖(籍)国……“根”的意识浓厚,是五邑侨乡文化长期以来最显著的特点。“日用行需宜省俭,无为奢侈误青年。幸我同胞牢紧念,得些薄利早回旋。”近代以来,数以百万计的江门五邑侨胞,贫者千辛万苦,只为那一点点“侨汇”以资助故乡的亲人;稍有经济实力者,从早年投资建造中国第一条民办铁路,到今日集资创建五邑大学,都在不断地为故乡基础设施、教育、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进步做着自己的贡献。(许亚群)  

【编辑:王盼盼】

>侨乡传真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