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侨乡湖头从“工业重镇”向“科技新城”转型
中新网安溪6月28日电 题:侨乡名镇从“传统工业重镇”向“现代科技新城”转型
作者 孙虹 刘华杰
“湖头的试点小城镇建设,最终目的是让民众过得更幸福。”28日,福建省安溪湖头镇党委书记林志煌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真正意义上的小城镇建设,并不是把农民赶上楼就不管了事,而要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让农民就地享受媲美城市的种种便利,真正过上市民生活。”
地处闽南金三角的福建安溪湖头镇,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安溪县北部中心城镇、中国著名侨乡,拥有2万多海外侨亲。独具魅力的侨乡文化,让湖头成为闽南侨乡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近年来,随着如火如荼的小城镇建设,湖头正从“传统工业重镇”向“现代科技新城”转型,进而打造泉州乃至福建的光电新城。
“抢抓试点小城镇建设的机遇,我们第一个就是注重民生,将配套设施完善,往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走。”林志煌告诉记者,要让农民在家享受城市的便利。
近3年来,湖头就投入2亿元人民币用于推动教育发展,先后重建三所小学,改造提升两所中学。而医疗卫生方面,投资超五千万、占地50亩的陆大医院正式落成投用,不仅满足了湖头乡亲的看病需求,还辐射周边乡镇,惠及四五十万民众。
“步行500米有绿地,步行15分钟到公园”,不应只是城市专属的休闲空间。林志煌介绍说,自2010年起,湖头镇就启动了“村村有公园”建设,目前全镇已建成公园15个,在建2个,预计到2015年,全镇32个建制村和社区就可实现“村村有公园”目标。
此外,投入1.5亿元整治西堤打造人工湖地标项目,投资近10亿元建设环城路并已完成投资3.6亿元,投资1亿元启动湖头自来水厂扩建项目,斥资6000多万元对全镇路灯进行LED灯安装和改造,建成泉州市首个乡镇级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今后,随着新华都商业广场、弘桥城市广场、湖景新城、李光地文化园等更多项目从蓝图步入现实,湖头的城市味还将越来越浓。
作为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湖头镇是“一代名相”李光地的故乡,也是著名侨领李尚大、李陆大兄弟的祖籍地。“一品古镇、十里老街,百年风云、千载文脉”是它最为贴切的写照。
“其次是注重文化。”林志煌称,在小城镇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不把文化放掉,包括有形的文物古迹保护和无形的文化遗产传承。就在不久前,湖头镇李光地宅和祠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志煌认为,“第三就是产业支撑,要解决农民的收入、就业问题。”除了对传统第一产业的优化升级,湖头镇在发展第二产业的过程中亮点频现。
近几年,湖头镇先后关停了发电厂、水泥厂、炼铁厂等近20家落后和污染严重的企业,每年直接减少财税收入达5000万元人民币。一招“腾笼换鸟”,换来的不仅是青山绿水,还有支撑湖头长远发展的光电产业园。
谈起这个“从无到有”的湖头光电产业园,林志煌俨然已是个光电专家,“从2011年底谋划布局到现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吸引集聚了包括三安光电、信达光电、珈伟照明等3家上市企业在内的13家光电企业强势入驻,形成‘衬底—芯片—封装—应用’一条龙的光电产业集群。”
“有了龙头企业——三安光电的支撑带动,有了灵活运用、一对一的招商机制,才有今天的成绩。”林志煌说,入驻湖头光电产业园的13家光电企业完全达产后,预计整个光电产业园的年产值就可以达到150亿元人民币。
说起湖头的变化,也许数字更为直观。2012年,湖头工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比增27.2%,其中规模上工业总值90亿元,比增40.5%;全年完成财税收入2.9亿元,比增30%,是2008年的近4倍;湖头农民人均纯收入1.2万元,连续3年增长超过13.6%……一个个精彩的数据,谱写着重振古镇风姿壮丽诗篇,更见证着安溪湖头镇“现代科技新城”的全新崛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