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 → raybetapp2涓嬭浇 → 社会新闻 |
从“义务反扒”到“爱心妈妈QQ群”,从“孔姥姥扶助”到“回归儿童村关爱”,在古城西安,由民间志愿者发起的“草根性”公益活动曾一度生机盎然、有声有色。然而目前,这种状况却在悄然发生变化。
“面对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当年风声水起的公益组织正逐步萎缩,多数面临生存困境。”近日,一则题为“西安地区民间志愿者公益组织的情况分析报告”网帖一经发出,即引起西安“草根”志愿者的关注和共鸣。注册难、资金缺乏、组织管理非正规……面对一系列困扰,志愿者们呼吁“‘草根’公益急需社会各界扶持”。
活动减少,人员流失,“草根”公益面临萎缩
“目前,西安地区民间公益组织有上百个,但真正经常组织活动的却少之又少。”有着数年公益志愿服务经验的孔斌,是当地最有号召力的“草根”志愿团队——西安公益联盟的发起人,也是西安民间公益界的领军式人物。
2004年,民间公益组织在西安刚刚出现时,对市民来说还是个陌生词语。两年后,在“华商公益互助”发起人丁香大姐、“爱心妈妈”曹爱萍等公益人士影响下,孔斌成立了西安公益联盟。
“正是在这两三年间,西安的‘草根’公益开始萌芽。”一些大的公益组织,如西安义工联盟、西部网公益、“麦田计划”陕西分社、渭南阳光志愿者服务队纷纷成立。进入2007年,大大小小的公益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市民的参与热情持续高涨。
以“华商公益互助”为例,仅2007年一年间,就发展成员1000人以上,志愿者服务时间超过10000小时,组织大大小小活动120多次。“其他各个公益组织,在人数、活动、服务时间、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有了快速发展”。
然而,2009年1月以后,因为各种因素,西安的“草根”公益进入了停滞阶段。一些知名的民间公益组织,活动开始大量减少、人员不断流失。一批名盛一时的民间组织纷纷解散,其他一些团队如熊宁爱心群、西安儿童村、小蓝帽等至少50个以上公益组织,已经完全停滞,“无活动、无发展、无消息”。
为贴补公益,志愿者们开书店却赔了
最初,西安公益联盟由7名自考生发起成立,如今已拥有1000多名成员,服务范围也从最初的敬老和环保两项,扩展到现在的助残、助教、扶贫、义演等多个项目。然而,随着活动内容的拓展、服务经验的丰富,孔斌反倒感到力不从心。
“资金缺乏、人员流失、管理松散是‘草根’公益发展的三大软肋。”孔斌分析认为。
一般来说,“草根”团队的活动多采取“AA制”,短缺的经费来自内部成员的自愿捐助。“时间一长,谁也负担不起,成员的积极性也开始下降,目前100%的组织发起人都面临个人经济紧张的局面。”
严文曾是“麦田计划”陕西分社的发起人,那时他还是个大三学生。为了推广旨在改善贫困山区孩子教育环境的“麦田计划”,他从简单的图片展和义卖做起,原因是“这两种方式花费较少”。
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很多人被吸引报名加入“麦田计划”。这时,资金成了困扰严文的头号难题。赞助拉不到,只能自己垫,一次活动200元左右,一个月下来就得800多元。“每个月都得向家里要、跟朋友借,有时甚至连泡面也没得吃。”
和严文一样,孔斌同样付出了大量金钱和精力。单是联盟网站维护一项,他个人就投入了两三万元。此外,志愿者衣帽、话费、聚会等花销也不少。为筹集资金,孔斌决定和同伴们开一家书店,希望能以经营收入贴补联盟开销,但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半年后,书店倒闭,还赔进去了3万多元。
“既要出钱,又要出力,由于缺乏正规化的组织管理,公益团队的组织者往往压力很大。”在西安地区,“草根”公益组织没有专职人员,志愿者的管理也比较松散,当工作、家庭、生存与公益之间产生矛盾时,参加活动的人次渐渐减少。
为了说服和挽留成员,孔斌不得不花大量时间跟大家沟通,“最多时,一个月的话费高达1500多元。”在团队核心成员的努力下,西安公益联盟如今已发展到1000多名志愿会员。“虽然人数不少,但每次都能参加活动的人却不多。”孔斌的自豪中透着些许无奈。
即便如此,在西安大大小小的公益组织中,公益联盟的处境还算是不错。上百家“草根”公益组织中,没有一家人数超过5000人的。部分在500~1000人,更多的小公益组织在100人以下。
“由于组织性质类似,进行的公益活动大致一样,造成了力量分散、志愿者资源的浪费。”不仅如此,受当地经济发展程度、意识观念的局限,企业参与公益的积极性并不算高,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参加那些由政府主导的大型活动,“原因是民间公益影响力太小,达不到宣传力度”。严文最终选择退出“麦田计划”陕西分社。随着他的退出,这一公益组织在陕西的活动陷于停滞。“这也是民间公益的软肋之一——过于依赖发起人的作用,组织架构松散。发起人一旦退出,则满盘皆输。”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