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婚介收入不菲 “红娘”变成“婚托”——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社会新闻

网络婚介收入不菲 “红娘”变成“婚托”

2010年10月20日 16:37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核心提示

  如今,随着一些网络和电视征婚类的节目火爆荧屏,越来越多的人们看到了现在剩男剩女们的尴尬,他们大多是75后和80后,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他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工作和家两点一线的环境下,生活的局限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剩下了,他们中一些人笑称自己是“剩斗士”。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他们或没有时间,或厌烦于频繁的现实生活相亲,不约而同地都一致把目光投向了他们熟悉的网络,希望网络婚介能带给他们一段美满的姻缘。

  然而,网络婚介的背后却又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得那些“剩斗士”们在虚幻和迷茫中追寻自己的人生幸福,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剩斗士”们无奈的爱情

  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传播,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里,都市里一个新出现且规模越来越大的群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有自己的处事态度,以前他们被统称为剩男剩女,而今,他们却给予了自己不同的称谓,例如“剩斗士”、“必剩客”、“齐天大剩”、“斗战剩佛”等。看似乐观,但其中的些许无奈又有谁知道呢?

  坐在记者对面的孙小姐真的让人很难把她和剩男剩女联系到一起,虽然不是绝色佳人,但也可称得上是姿色出众。孙小姐今年28岁,是一家公司的销售经理,拥有出众容貌和不菲薪酬的孙小姐对自己被剩下,成为“剩”斗士,言语间有些无奈。她给记者这样计算了一下,她是1982年出生,是标准的80后。从6岁开始上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共上了16年学,毕业已经22岁了,从毕业到一个人打拼5年才有了现在的工作和收入,哪里有多余的时间去谈恋爱。而现在作为公司中层的她,承担了比以前更重的工作压力,每天都是忙到回家倒头就睡,睡醒了去公司继续工作,哪会有时间去谈一场恋爱,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孙小姐就成了“剩斗士”一员。和孙小姐不同的是,现年26岁刘先生现在任职于一家航空公司,工作稳定,收入也很可观,对于自己被剩下的原因,刘先生归咎于自己的挑剔。他笑言,自己在毕业后一直就有人给自己介绍女朋友,这几年相亲的过程中见到的女性已经不下百位之多,自己已经可以算是相亲中的战斗机了。难道在这百位之多的女性中就没有一个吸引他的吗?记者很疑惑。刘先生说其实不然,可能是每个女性都有让自己欣赏的地方,互相比较之下,就不免多了几分挑剔,也使得自己的相亲之路走到了今天。

  孙小姐和刘先生这样的剩男剩女还有很多,2010年单身男女城市指数指出全国25岁以下的单身男女约有38.8%,25岁到27岁的单身男女约有27.2%,28岁到31岁的单身男女约有21.7%,32岁到36岁的单身男女约合8.8%。

  现在电视相亲类栏目的火爆,背后都不乏一些网络婚介的身影。网络,这个改变了无数人生活方式的东西,是否能为这些都市剩男剩女们寻求一条出路呢?在这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中,动动手指,点点鼠标,真的可以为自己带来牛郎或者织女吗?网络红娘真的可以为自己带来一份理想的爱情吗?

  “网络婚介”收入不菲

  2010年10月3日,对于家住新郑的郑先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他在新郑老家迎娶他的新娘。郑先生在婚礼当天还请来了他和女友的“媒人”——郑州市一家网络婚介所的负责人。

  “说实话,若真的错过这个机会,我这后半生还需要一段等待呢。”谈起自己的婚姻郑先生脸上露出笑容。郑先生的婚姻是通过一个网络婚介与妻子得以相识、相恋,并最终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由于工作太忙,再加上平时的交往圈子太小,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女友。”郑先生说,自己是郑州一家快递公司的业务经理,今年32岁,可谓事业有成。他很早就想结婚,但是种种原因让他等了一年又一年。

  去年7月份,他在北京一位朋友的介绍下,才听说了网络婚介这个概念,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当即在网上输入了“网络婚介”的关键词。很快,他就从一家网络婚介上看到了一些会员的照片、简介,其中就有他的新婚妻子。

  “真没想到,就这一个偶然的机会竟然也能让我找到我的人生另一半。”郑先生笑着对记者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网上婚恋交友活跃用户规模将达到3000万,而一些网络婚介的付费用户大约占注册用户的5%,达到145万。而这个网上婚恋市场规模将达到6.53亿元。网络登记征婚的方式很简单,先通过手机或者电话进行交费,收费标准每月40~50元不等。打开数个网络婚介明晰的收费标准算算,一年就有500万,3年800万的经济收入。

  “红娘”变成“婚托”

  与郑先生一样,但家住郑州的刘女士对于网络婚介就没有多少好感了。

  “早知道一般婚介所里会有‘婚托’,却没想到在网上择偶也会遇到‘婚托’。”9月17日下午,在郑州黄河路一家公司,一位从事服装生意的刘女士向记者诉苦。

  刘女士祖籍安徽,来郑州已经十多年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这些年一直在郑州打拼,以致把自己的终身大事放在了一边。

  “今年已经35岁了,再找不好合适的男孩我真的就嫁不出去了。”说起自己的婚事刘女士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去年11月份,刘女士通过一本杂志,了解到现在交友除了婚姻介绍所外,网络上也可以找到意中人,于是刘女士就上网搜索了几个网络婚介所,经过不懈努力她终于找到了一家看上去安全可靠的网络婚介。

  刘女士说,在城市由于工作等诸多原因,大龄青年很多,往往对于结婚成家大都保持低调,甚至超过了国家法定年龄。自己身边也有一些大龄朋友一直都没找到合适的对象。一个月后,刘女士加入了该网站的“俱乐部”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通过网络成功找到‘另一半’是需要付钱的,有的甚至价格不菲。”刘女士告诉记者,刚开始自己按照该网站的要求,注册成会员,过了几天网站留言要求加入高级会员,只有加入高级会员才能与自己中意的“对象”见面。想到能够与“意中人”见面,刘女士就加入了高级会员,但是有个条件就是必须在网站指定的账户汇入500元钱。

  “其实区区500元钱不算什么,但是若是钱花了后再见不到人那就觉得真的有点假了。”刘女士说,自己在商界也打拼多年,长时间的商海磨砺使自己早已练成了“火眼金睛”,坑蒙拐骗的一般不会让自己上当受骗,但这次还是不幸“中招”了。

  由于自己在该网站加入了高级会员,而且又缴纳了一部分会员费,两天后按照网站上对方留下的联系方式,刘女士终于见到了这位“意中人”。

  “由于是第一次见面,对方给人的感觉还可以。”刘女士说,一个月后,刘女士趁着周末与上次见面的“意中人”打了一个电话,结果被对方告知暂时不方便,因为事前自己与网站的婚介签有协议,不能私下与高级会员见面或约会。

  想到这刘女士就按照网站留下的服务电话打了过去,该网站服务人员告诉她,根据公司规定,在没有加入VIP会员时,对方都有制约。于是刘女士又在网站注册了高级VIP会员,并又向该网站指定账户汇入了600元钱。

  这样过了一个月,另一个会员在私下聊天时无意中对刘女士说起自己也和刘女士有一样的情况时,刘女士觉得很蹊跷,难道自己遇上了骗子。于是在朋友的提醒下刘女士退出了该网站的网络婚介,刘女士没想到,自己的一番心血和满腔激情,竟就这样被人耍了,网络上也出现了“婚托”。

  “婚网”表面的无间道

  “其实,网络婚介和传统婚介的模式差不多,主要是利用手中注册会员的资料,靠出售信息来获取中介费。但是,网络婚介可以使年轻人足不出户,敲几下键盘,点几下鼠标,就有可能找到合适的对象。动辄注册用户上百万的婚介网站完全超越了传统婚介所所能达到的规模。”10月10日,在金水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她介绍,目前网络婚介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网络婚介所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由于缺乏监管机构,也没有行业协会的约束,这也使得网络婚介成为欺骗市民,频发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随后,记者以想寻找合适对象为由在几个婚介网站上尝试着注册了一下,很容易就得到一般会员信息,同时,记者发现在某著名婚介网站的婚姻状况一栏中竟然有“已婚”的选项。因此,网络婚介难免被一些不良分子所利用,成为网络诈骗、色情和婚外恋等现象的集中地之一。

  来自郑州市民政局网站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我国70%的年轻人表示不相信网络婚介,宁肯通过熟人介绍认识;12%的年轻人表示将信将疑,可以尝试一下;只有18%的年轻人表示可以相信网络婚介。网络婚介的信任危机已成为众多网恋交友用户最担心的问题。

  河南某律师事务所赵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在我国法律对于婚介网站还没有完善的法律规定,也没有相应的监管部门。对网络婚介的监管仍处在真空状态,因此交友婚恋网站现在还是不太正规。

  赵律师表示,目前最好不要去付费网站,也不要在网站上留下自己的身份证号等私人信息。即便在选择这类网站时,也一定要选择正规、大型的网站。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闻教授认为,现在网络比较发达,一些网络婚介缺乏有效监管监督和收费标准,容易被一些非法网站利用来出卖信息,因此婚介网就目前现状来看难以长足发展。 闻教授表示,市民应该加大自我保护意识, 双方的交往应该建立在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之上,切勿盲目相信网络相亲,以免受骗上当。鉴于我国的网络婚介可信度不高,奉劝大家还是通过熟人介绍等传统途径来找对象比较稳妥。 本报记者 李明德 实习生 兰 翔 文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