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个头衔不加薪 您被“头衔通胀”了吗?
首席技术总监就是公司网管
首席对外联络官就是后勤阿姨
首席安保官就是守门的大爷
客户经理就是接线员
首席技术总监,首席对外联络官,首席安保官……当接到印着这些头衔的名片时,千万要淡定!在您面前的这个人可能是公司网管,是后勤阿姨,或是门口上夜班的大爷。
2011年到了,春节也快到了,公司是不是有意升您的职呢?先别高兴,先看看您有没有被“头衔通胀”吧!
西南大区经理月入2000元 自己开店没头衔月入万元
1年前,他是广东某灯饰公司的西南大区经理,名头虽大,却是位“光杆司令”,每月的收入2000余元。1年后,他在成都开了一家很小的灯具专营店,名片上连职位都没有,可是却月入万元。
2005年,李奇大学毕业后,在广东某灯饰公司谋得一职。一进公司,就被领导找去谈话,要派他去西南地区,李奇心里很抵触,他根本不想离开生活了多年的南方。“当时领导递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西南大区经理李奇。”昨日,李奇说,刚一毕业,就能当上大区经理,他二话没说,次日就背着背包,身揣1200元,来到成都。
到了成都,李奇就给领导打电话,询问公司西南片区的办公地址,得到的答复是“自行解决”。“我当时心都凉了,有种受骗的感觉。”李奇说,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他只能先自掏腰包租房子,安顿好后,他又在西南各市州跑业务。经过几年的努力,西南的市场终于打开了,每年给公司带来200万元的业务。
“不过,我的工资一直不见涨。”李奇气愤地说,虽为西南大区经理,可是工资一直在2000-3000元,他给公司提了数次涨工资的要求,都被驳回。2009年,李奇一气
之下辞职,依托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在成都开了家很小的灯具专营店,月收入过万元。
昨日,李奇给记者递了一张名片,上面只写着某某灯具店李奇。“我原来可是大区经理哦!”李奇调侃说,现在什么职位都没有,可是他的收入却高了许多,现在回想起来,他终于想明白了,公司想通过一个“很大”的职位,来吸引求职者,“公司里面十个员工有八个带‘总’的。”
网友调侃2011第一涨:涨头衔
网友“田超”说,“头衔通胀”都发生在小企业里,大企业的头衔还是很有含金量,看公司规模,可以帮我们挤出头衔中的“水分”。不过,头衔也不代表一切,它也是虚名,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网友“吕秋云”:我们公司就是“头衔通胀”的鲜明代表,本人不是太看重头衔,但不排斥有时头衔会给工作动力。
@网友“wangshu”:我怎么觉得像又回到了小学时代,班里除了常规班委,老师还给小朋友们评个晚自习什么长的,难道大人和小人一样好哄吗?
@网友“littlebears”:一年来百思不得其解,偶遇一词,瞬间豁然开朗,然后,我遭遇了“头衔通胀”。
@网友“杨茗然”:我觉得头衔神马的都是浮云,发钱才给力!
@网友“章静怡”:昨晚有人说我是“干活的AD(广告经理)”,还好我还认识一个经常写稿到凌晨“干活的VP(副总)”。所以心里平衡了!Ps:可惜我还不是这个头衔,这年头头衔通胀比物价还厉害吧!
专家说法 安头衔不涨工资实际是开“空头支票”
“公司给员工安头衔、不涨工资的做法,实际上是给员工开‘空头支票’。”面对现在存在的“头衔通胀”现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胡光伟说,现在有些公司,为了能在节约员工劳资开支的同时,又尽可能地留住优秀的员工,就给员工安上许多莫须有的头衔,并把这些头衔作为给员工的奖励,这样的做法,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
而许多员工选择接受公司的做法,有的是出于现在的就业压力,有的则是因为虚荣心作祟。同时,这种现象的形成,还和社会上重视头衔、重视称谓的风气分不开,有些公司和员工的观点,还停留在“头衔大了好办事”。
“企业员工应该保持警惕,看清楚公司运用这种手段的真正用意。”为了应对“头衔通胀”现象,胡光伟提出建议,“员工们千万不要因为一两个感觉有分量的头衔,就忽略了自己实际应得的报酬和奖励。”
听您讲述“头衔通胀”
一些公司或机构无法支付员工更多的薪水,为了留住有价值的员工,便提供晋升机会,慷慨派送各类唬人头衔,于是一个小部门里便出现了无数个总监,首席道德官、首席隐私官、首席道歉官等也纷纷出炉,正所谓“头衔通胀”。这一现象削弱了高级职位本应具有的权威性与成就感。
2011年到了,春节也快到了,公司是不是有意升您的职呢?在您的职场中,是否遇到过头衔通胀?欢迎读者拨打本报热线(028)86969110讲述“头衔通胀”那些事儿。(李和 黄越 阳虹钰 邹涵竹)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