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探访城市打工村的春节:他们留守在"候鸟"的空巢

2011年02月09日 10:55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和远方的亲人视频,是李兴保一家“团圆”的主要方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青岛最大的居住区浮山新区中,一平方公里大小的浮山村是唯一没有旧村改造的地方,这里也是服务40万浮山新区居民的打工者们的落脚点。很多平房拆了一半,另一半就被打工者们糊了起来,这里有连片的木板房、铁皮房,还有住满零工的“两元宿舍”。农历脂月廿九那天,浮山村里街巷几乎都是空的,只有几个提着行李、匆匆走过的年轻人。

  留在城市,只为儿子的梦想

  与浮山村只有一条辽阳西路之隔,就是浮山新区的唯一一个菜市场———埠西早市,菜贩们大都居住在浮山村中。年三十的上午,这片由破木板、塑料布彼此相连搭成的市场只剩下一地烂菜和卷起铺盖的650个摊位。

  因为去年没赚到钱,52岁的埠西早市菜贩赵惠芹今年不回枣庄老家了,但浮山村里的板房生活让她更想家。

  从露天下水道中接出来的一根水管中打水,赵大姐提着水桶放进油烟熏黑的小厨房中。隔着一层木板,就是她和儿子儿媳的一张用砖头垫起的木板床。

  夏天漏雨,冬天漏风。赵大姐说,老家都住进楼房了,居住条件肯定比这里好,儿子以前是焊工,在老家干得也不错。

  老家里,赵惠芹的老伴带着闺女种着三亩多地,城里她和儿子每天凌晨到批发市场贩菜。她说,她一直惦记着老头儿和闺女,也放心不下儿子一个人在这。

  “儿子就是觉得大城市好,不管咋的都要留在这,我就跟着儿子走了”。赵大姐说,过年了不用像老家一样赶集提前备着年货,超市、商场过年都开门,这一点城里比老家好。

  一箱梨一袋米几斤肉不少了,不少了

  腊月廿九的下午4点,今年60岁的市北环卫工人周圆英放下扫帚和捡来的塑料瓶,用手比划着她的名字怎么写。

  在她身后,几位穿着“市北环卫”的工人陆续经过。今年春节,周大娘和队里的老伙计都不回家过年了,市北区辽阳西路几百米的道路过年期间还需要有人早8点到晚4点去清扫。

  每月650元的工资,天冷时有大衣,下雨天有雨衣,虽然每天穿梭在满是尘土的车流中,但周圆英说,她和老伴都很知足。 “今年还买啥年货呀,单位分了一箱梨、一袋大米、几斤猪肉,不少了,不少了”,说到这儿,周大娘笑得合不拢嘴。

  几年前,为了给儿子结婚,周大娘前几年向乡里乡亲借了10万块钱,老两口也从此开始了打工还债之路。她觉得“回家得买车票,买东西,还得见那些债主,不如留在这儿挣钱了”。

  打开电脑,和家人“团圆”

  距离浮山村几站车程是中韩村,平时,几千名打工者从这里走向城市的各个岗位。春节前几天,简易房楼上楼下紧挨的房门前大都挂着一个个小铁锁。

  10岁的小舒欣是在青岛长大的黑龙江人,6个月大就来到这里。爸爸李兴保是一名司机,妈妈在中韩村开着一家一元洗衣店。不到一尺宽的桌子是小舒欣的书桌,大年三十上午,小舒欣想打开电脑跟黑龙江方正县的爷爷奶奶视频。视频、电话,李兴保说,六七年了,他就是这么和远方的亲人联系,女儿说打开电脑,这句话此刻有着别样的含义。

  看着别人都回家过年了,李兴保联系了几个老乡,不时串门坐坐。

  “买不到回东北的车票,大伙都这么反映的。再说了,回去一趟20多个小时,太远。”看着一家人挤着的木板床,妻子冻得黑红色的脸,还有无忧无虑的小舒欣,39岁的李兴保脸上仍挂着一丝幸福。大年初二那天,李兴保带着女儿放了1000响的一挂鞭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