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限塑令”下发三年 塑料袋依旧我行我“塑”

2011年02月17日 16:25 来源:山西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塑料袋的发明者不曾想到,这项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小物件,会在100年后给人类带来环保灾难。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限塑令”: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然而,近3年过去了,因缺乏长期、有效的持续监管,“限塑令”在声势浩大的高调开场后,遭遇了执行难。如今,超薄塑料袋风靡之余,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超薄塑料袋无处不在

  2月13日中午,太原市小东门商场。

  市场里的水果、肉类和蔬菜摊位上,各色塑料袋成了买卖双方交易必备品,商家“馈赠”得安然,消费者接受得坦然。举目望去,手提三两个塑料袋东西满载而归的居民比比皆是。

  “现在,菜越来越贵,哪有闲钱买塑料袋。”正埋头挑菜的李阿姨如是说。

  李阿姨的顾虑也是经营者所担心的。“如果塑料袋收钱,谁还来买我的东西。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一个经营蔬菜的摊贩说。拽下一个塑料袋,装上东西,递到顾客手中,这已然成为规定动作,根本不需要顾客张嘴。在这里,塑料袋随商品附赠,“限塑令”变成可有可无。而每个塑料袋成本平均不到2分钱。

  同时,小商店、小吃店等对于各种塑料袋的销售和使用也随处可见。街道两边的流动摊贩,一年四季都是将塑料袋套到碗上,再盛放食品,“主要是方便,不用再洗碗”。

  “‘限塑令’刚刚实施的时候,一些店铺也要对塑料袋收费,但没持续多长时间。”这让居民们印象特别深刻。“那会儿不管去哪儿,出门前都得先把袋子准备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限塑令”渐渐“淡出”人们意识,免费的、收费的塑料袋又在人群中“传播”开来。

  国家统计局太原调查总队曾对省城部分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场所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5%的太原市消费者认为,“限塑令”执行以来塑料袋的使用率未明显下降,环保效果并不明显。

谁在助“塑”为虐

  2月12日下午,春节后的太原河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稍显冷清。

  穿着厚重的衣服,顶着围巾的王大姐还在风中坚守,她在市场里有个摊位,经营各种规格的塑料袋,不大的手推车上摆得满满当当。她也是当天惟一一家“上岗”的经营户。“‘限塑令’,我们都知道,刚开始检查的比较紧,现在也没人查了。这里大概有10家经销塑料袋的。”短短几分钟,她已经售出十来件,一件2.5元,平常一天能卖300多元钱,“我这大小规格的都有,一天能卖1000多个。”

  制造塑料袋的原材料是塑料颗粒,也称再生塑料,分为可回收塑料颗粒和不可回收塑料颗粒。这些原材料的源头在哪里?

  晋源区武家庄村是远近闻名的塑料颗粒生产基地,许多大大小小的塑料颗粒生产黑作坊在这个村子的周边盘踞。而小塑料颗粒加工厂是国家明令禁止、要求取消的。

  2月13日下午,这些小作坊都还没有正式开工。其中一家的工人正在整理回收过来的花花绿绿的废旧塑料垃圾和食品包装袋,占地300平方米的院子里堆得满满当当,中间仅有一条可通过小型车辆的过道。

  “将回收来的塑料垃圾袋等废弃包装物进行破碎-清洗-熔化-冷却-切粒,”正在清理塑料袋的工人说,“粉碎机、清洗池、高温熔炉、切割机就是生产塑料颗粒的全部设备,经过前面的程序,最后出来的是一颗颗塑料粒子。”

  “我们这儿只生产聚乙烯颗粒,主要用做大棚膜和塑料袋。如果生产塑料的厂家要改变颜色,就得加色母粒,它主要用做塑料制品的染色。如果正常的话,一天我们能生产一吨,能卖差不多7400多元。”小作坊老板说。

  高额利润是塑料颗粒小作坊无序膨胀的动力。

  村民对这些小作坊颇有怨言:这些小作坊都是近两三年出现的,小塑料加工企业的废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和地下水体,危害人体健康。

  据了解,仅武家庄村周围就有5家这样生产塑料颗粒的加工厂,经营者将回收的塑料垃圾加工生产成塑料小颗粒,销往当地或外地的一些同等规模的制造塑料袋的小作坊。而这些生产塑料袋的小作坊为了隐蔽,都是单线联系。这种厂子要不要手续?小作坊老板的妻子说:“要什么手续,环保局的来了,罚完款就走了。我们照样生产。”

监管更待无缝隙

  “限塑令”如何成了“限塑零”?除了市民对其污染危害认识不足外,相关部门对生产企业、商户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袋的监督力度的“疲软”也让塑料袋有了“用武”之地。<br>  如何有效解决“限塑令”执行难的窘境?业内人士认为,工商、质监、交通等部门应联合执法,并在入省公路等处设立执法点,堵住不合格塑料袋的流入渠道。政府还应给予一定财政补贴,禁止商户提供超薄塑料袋,而转为提供环保袋。

  “如果各部门都能够承担起相应的监管责任,控制住塑料袋的生产流通不是很难。”从事环境评价的郭哲峰认为,政府部门也要出台相关配套措施,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对于超薄塑料袋的违法销售,太原市工商局市场处工作人员坦言,太原市的“限塑”工作在全省都是走在前列的,但这仅靠工商部门一家很难监管到位。不合格塑料袋送货方式比较隐蔽,加之容易隐藏、市场竞争激烈,经营户经常跟检查人员玩“捉迷藏”。

  执法力度的大与小是“限塑令”能否落实的关键。在执法查处过程中,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各部门如何有效地协同“作战”,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实现无缝隙监管,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翟步庭)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