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搭伙养老”模式获网友热捧 老人有赞成有反对

2011年03月01日 08:56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谁愿意和我奶奶“搭伙养老”? 一个网帖引发“互助养老”话题

  记者调查发现,南京尚没有专业的“一对一”互助 养老机构,目前多由社区居委会出面进行日间照料

  1个网络热帖

  谁愿意和我奶奶“搭伙养老”?

  “爷爷刚去世,剩奶奶一个人在家,我们很不放心,想在小区找一户邻居,最好也是老人一个人住的,我奶奶可以照顾她,也互相做个伴。”近日,在“华侨路茶坊”有位网友发了个“征互助养老”帖,引发网友对互助养老的热议。

  网友多赞同“搭伙养老”新模式

  这个帖子,最早出现在中电颐和家园业主社区。发帖人表示,他想找一位老太太,最好是在中电独居的,奶奶可以跟她一起住。“我们平常上班比较忙,她们两个人可以做做伴,这样不会很无聊。因为我奶奶身体很好,完全可以照顾两个人的日常生活。希望两家人能够像亲戚一样很好的相处,让两位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快乐幸福。”

  网友们普遍对此持肯定态度。网友babybabyfat说:“这个养老的模式不错,很创新。”不过,也有网友提出疑问。网友老根007在跟帖中表示:“让老太太和你住不就行了吗?”对此,发帖人回帖说出了担忧:“白天家里人都去上班,剩老人一个人在家,她会觉得很孤独。”

  网友腾空飞燕说:“你是个孝顺的年轻人,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支持!”网友尼彩说:“如果小区有个会所,供人聊聊天,喝喝茶,不要太贵,就好了。”

  老人有的赞成有的反对

  那么,老人们是如何看待搭伙养老的呢?对此,记者实地采访了一些老年人,发现观点各异。

  今年68岁的贺奶奶说:“我觉得搭伙养老是可行的,现在孩子们在外边忙工作,老人一般都很害怕孤单。搭伙养老挺好的。”

  “不可能,不可能!”说到搭伙养老,79岁的王大爷连连摇头:“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脾气性格沉淀一辈子了,两个人在一起,无论性格多么相投,都需要磨合。难啊!”在玄武湖锻炼的王大爷表示反对。  见习记者 李冲

  记者调查

  说到养老,大家最熟悉的除了在家养老外,就是养老院养老——也称“机构养老”了。但实际上,由于规范的、条件好些的养老院在南京早已没有床位了,甚至有人为张床位“排队”一等就是三年!在这种背景下,另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互助养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上述发帖人被称作“创新”的原因在于,南京目前还没有任何通过政府渠道发布的类似“一对一”互助养老模式,原因就是“责任监管”难题。有网友提出,如果真想搞互助养老,两位老人可私下商量好,并在第三方的公证下签署一份协议,明确日后互助过程中资金分配、出现问题后责任落实等问题——这些麻烦事,可能发帖人并没有料及到。

  由此看来,在南京,那种单纯的“一对一”零距离互助式养老,在民间的操作还仅仅停留在商议阶段。那么,真正的互助养老在南京是通过哪些形式实现的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3种养老模式

  最近十年,南京的养老模式在全国各地的做法和探索中一直领先,最具特点的就是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邻里照料——

  机构

  养老

  目前南京的养老机构共有245家,总床位23717张。但“公办”的只有79家,还有74家是农村敬老院占大多数的是社会力量创办的民办养老院。而截至去年下半年,住在养老机构的老人不到15000人,和目前南京市60岁以上的老人有105万多这个数字相比,力图由养老院解决南京老人的养老问题,明显有些力不从心。

  居家养老

  一般来说,狭义的居家养老是指以血缘为纽带、家庭成员为主体,对在家居住的老人提供照顾。

  但在南京,近年也在力推一种全新的“居家养老”模式,即通过建立以政府埋单、民间组织运作的“居家养老服务网”,以社区为单位为独居老人及部分“空巢”、特困老人免费提供照应起居、买菜做饭等生活照料服务。

  社区照料

  主要由社区居委会出面,借助社区活动室、阅览室等,由社工、志愿者、楼幢长,或者相对“年轻”的老人,来为独居或高龄老人提供服务。但从现实看,很多社区没有房屋等资源,只能依托街道层面的社区服务中心解决日间照料,夜晚还要老人各自归家。据不完全统计,在南京的几十个街道中,有“日间照料站”(或中心)的寥寥无几。社区提供的关爱老人服务多半体现在不定期举行各类主题活动上。

  台城花园

  7位老人和他们的厨师、护工……

  说到社区互助养老,不得不提的是南京台城花园社区。在南京众多的互助养老中心中,它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

  和普通养老院不同,这个社区照料站规模比较小,由社区提供房屋,但因为依靠了“玄武门社区康复养老院”的服务,再加上该院承接了区内政府买单的居家养老服务,拥有一支钟点工服务员队伍,而显得更为专业——

  昨天,记者来到南京玄武门街道台城花园社区,这里有一个“家家乐养老服务中心”。也许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陌生,但说起它的管理方“玄武门社区康复养老院”,附近居民就都家喻户晓了——由专业机构照料老人,这是老人们能放心入住的前提。

  时近中午,住在台城花园社区照料中心的7位老人从二楼、三楼宿舍里出来,到中心活动室,也可称为客厅或饭堂的一楼吃饭。红烧鸡腿、豆腐烧鸭血、清炒茼蒿和紫菜蛋汤,这是昨天的菜谱。

  烧饭的是玄武门社区康复养老院专门在社区聘用的小朱,她每天负责烧三顿饭,除了照顾好住院的老人外,还要为社区里的几位老人送饭。

  另一位护工小王负责每天为老人们洗衣整理房间。她住在楼下一个小屋内,只要上述7位老人有事,哪怕是夜间,按下床头的无线呼叫器,小王就可以听见,立即登门为老人提供应急服务。

  记者和住在这里的张老夫妇聊了起来,他们原是南京大学的教职人员。“我们的房子空着,住在这里省心。”75岁的张老喜欢和同住的老伙伴一道打麻将——而此前,他们夫妇在家里一直聘用一名住家保姆。“有个外人在家里总不太方便,何况我们的身体连照料自己都成问题。”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后,夫妻俩选择这个离儿子家最近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张老夫妇楼上住的,是55岁的钱先生。他因为脑瘫不能单独住在家里,妻子还没退休又不能时时照料他,最后选择到此养老。“吃完早饭或午饭,我和他们(指张老等其他老伴)会到附近的玄武湖走走看看,有时也一起看报纸打麻将。”

  不过,钱先生也有苦恼。前不久,一位老人打完麻将出门时摔了一跤,养老中心赔了钱。因为担心监管再出事,除了开饭时间,中心平时都把活动室门锁上,老人们就玩不起来了。而他们住的房间只有10多个平方米,串门受到制约,老人的互助养老多限于护理员的照料守护,心理慰藉方面的互助弱了一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