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环卫工人拾荒助学十余年 称去世后将捐献遗体(图)

2011年03月04日 19:07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正在步行街工作的李玉坤。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她是一名普通环卫工人,二十多年如一日,在岗位上恪尽职守,风雨不改;她每个月只有几百元的收入,却甘于清贫,毕生的积蓄都捐给了灾区百姓,拾荒赚钱先后资助十几个孩子上学。如今,63岁的她又做出了一个决定,去世后捐献自己的遗体,希望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路面就是我的脸面

  3月2日上午,记者在文登市步行街见到了正推着垃圾桶往垃圾回收点走的李玉坤,一身橘红色的环卫服特别显眼,一路上,哪怕看见一片树叶,她都要弯腰拾起。李玉坤告诉记者,她当环卫工已经有21个年头了,这份在外人看着又脏又累的工作,她却很满意很珍惜。

  “路面就是我的脸面,只要我在,就要让路面干干净净”。今年63岁的李玉坤原本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但1986年丈夫吕道海被查出患了肝肾脾综合征后,幸福的生活便增添了不少愁云。当时,李玉坤没有工作,一家五口仅靠丈夫每月八十块零五毛的病退金生活,非常困苦。在北京为丈夫治病时,看见北京街道上推着板车扫大街的清扫工,李玉坤便萌生当环卫工的想法。1990年,经人介绍,李玉坤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清扫工,虽然工作又脏又累,每月只有120元,但对当时的一家人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所以,她很满意也很珍惜这份工作。

  李玉坤如今负责的步行街中段处在文登市区最繁华地段,每天人流量成千上万,乱扔乱倒现象非常严重,连续几任清扫工人,都干了不到三个月,有的只干一天就辞职了。几年前,李玉坤主动请求领导,承担起了这一地段的清扫任务。自此,她每天清晨四点准时到岗,晚上八九点钟回家,哪怕生病了也坚持工作。这么多年来,她风雨不改,一天清扫几十个来回、一个月磨光两把扫帚、半年穿破10双布鞋,同事们都戏称她为“李铁脚”。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一个月挣120块钱。”1998年,丈夫病逝,母亲也去世了,曾有不少人劝李玉坤另找一份工作,但她却说,扫大街虽然是个苦差事、累差事,可是当每天看着扫干净的大街,我就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就有一种充实感、幸福感。

  “裸捐”做慈善无怨无悔

  丈夫患病的那段时间,是李玉坤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家里穷得甚至连锅都揭不开,因为没有柴草,一家人一连三天没做饭,光啃冷馒头。得知了李玉坤的困难,很多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为方便治病,李玉坤一家从葛家镇北石山头村搬迁到文登市郊的柳林村,村书记帮他们安排好了住处和落户的事,还和村会计送来了柴草;丈夫工作所在的文登市曲轴厂筹集了巨额医疗费,又安排木匠帮她家安好门窗……好心人的帮助让李玉坤心里暖暖的,经济条件好点之后,她便想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1998年,李玉坤从电视上看到长江流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灾,很多人无家可归时,心里一阵阵酸痛,于是,她拿出为女儿结婚准备的被面和棉花,连夜缝了一床棉被,第二天早晨,包括自己手头仅有的200元钱一起捐了出去;2003年“非典”期间,李玉坤带领两个女儿一起到医院献血,并捐款1300元;南方冰雪灾害,李玉坤捐款2000元;汶川大地震,李玉坤先是捐款3000元,后来又联系资助了4名灾区的特困生;去年西南旱灾,李玉坤捐款1000元;青海玉树大地震,李玉坤手头只有200块钱,觉得太少了,又出去借了3000元捐了。

  为捐助更多的人,李玉坤专门订阅了报纸,只要报纸上一刊登灾情或是贫困生的事儿,她总是想法给他们送去一份爱心。看到葛家镇一位母亲捐肝救子、拖欠医疗费十几万元的消息,她邮去800元;荣成少年隋鹏林,父亲患癌症,母亲脑瘫,她分两次给他寄去1600元;威海一名清洁工人惨遭毒手,被砍断一只胳膊时,她汇了400块钱……“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具体到我,就是只要能够帮助别人一点点,我就感觉很幸福。”

  十余载拾荒助学不求回报

  2010年4月19日中午,在文登市步行街,发生了真实而又感人的一幕:当文登市环卫处清扫科科长柳凤海领着曲阜师范大学大四女生康玉静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正在弯腰清洁的李玉坤面前时,这名年轻的大学生的泪水夺眶而出,她扑倒在老人怀中,泣不成声。康玉静没有想到,每年资助自己1000元的好心人竟是一位60多岁的环卫奶奶。在这之前,她在写给李玉坤的信中一直尊称她为“李伯伯”,并认定“他”是位有钱、有身份的好心人。而她更没想到的是,十多年来,“李伯伯”先后资助了十几个像自己一样的学生。

  李玉坤有两个女儿,当年,为给丈夫治病,家中负债累累,根本拿不出钱给女儿交学费,所以两个女儿中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当时实在没钱给孩子上学,我记得,小女儿哭着求我们,想继续念书,但最终我还是狠心地没让她念。”也许是觉得亏欠两个女儿的,十多年前,李玉坤在文登市春节晚会上看到十几个特困生在政府的资助下步入大学校园,她的心被触动了,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就下定决心:哪怕自己勒紧腰带,不吃不穿,也要为贫困学生献上一分爱心。随后,她就把连续五年每晚挑灯做手工活攒下的1200元,连同市里发的2000元“十佳文明市民”奖金,全都捐给了“温暖工程”。2001年,听说妇联开展“社会妈妈”活动,李玉坤主动找到妇联要求参加,资助了葛家镇生格庄的贫困生王夏。这以后,她便开始了助学之路。1998年以来,李玉坤先后资助过14个贫困孩子,到底捐了多少钱,她也记不大清楚了。“大概能有10多万吧。”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绵阳市忠兴镇中学……一封封被资助孩子的信如雪花一样寄到李玉坤家中,她资助的孩子们,有初中生,有大学生,有研究生,年龄较大的已经参加工作了,但李玉坤从来不求一丝回报,又资助下一个孩子。

  为了筹集到更多的钱来资助别人,李玉坤每天下班回家都顺道拾荒一个钟头。在她家的院子里,记者看到,一个个装满垃圾的大袋子堆在院子西边,里边都是她分类整理好的废品,隔段时间便集中卖到收废站。坐在院里,李玉坤一丝不苟地分类,一双手满是裂口,暗红色的脸上被冻裂的疮口刚刚愈合。李玉坤说,她现在一个月的工资有860元,都存在工资卡上,每到新学期开学之前,她便取出来,分别给资助的孩子邮寄过去,自己却舍不得花一分钱。“虽然我的收入不多,但也没有什么花销,只要饿不着、冻不着就行了。我每日两餐,一般是凉水泡米饭、馒头就大葱。衣服也基本不买,多年没添置一件,生活是苦了点儿,可我感觉挺好的。”

  捐献遗体为人生画上圆满句号

  丈夫去世后,按照他的嘱咐,李玉坤将丈夫的骨灰撒在家附近的柳林河里,每天她去上班,都要经过这条河,心里总有那么一分温暖。2005年夏天的一个晚上9点多钟,李玉坤像往常一样,推着自行车回家,一边走,一边捡破烂,半路上下起了大雨,路面积水越来越深,自行车上的一大袋子垃圾也偏向一边,拖在地上,自行车也坏了,她只能推着自行车,摇摇晃晃,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走到柳林桥时,已经是10点多钟了,周围一片黑暗,雨水瓢泼似地浇着,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惧、无助、孤单和脆弱。那一刻,李玉坤忽然想起了离世多年的丈夫,她望着湍流的柳林河水,禁不住失声痛哭,大声喊着:“老头子,你来帮帮我吧……”哭着哭着,感觉心中的无助和恐惧慢慢离去,李玉坤又站起来,推着车一步一挪地走回家,第二天依旧早早上班,好好工作,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孩子们。

  对于李玉坤的这些做法,很多人不理解,不熟悉她的人说她傻,熟悉她的人都劝她:“老李啊,你辛辛苦苦挣点儿钱不容易,况且孤身一人,年纪还这么大了,早点为养老打算打算吧。”前些年,李玉坤被评为省建设系统劳动模范,建设局奖励她5万元奖金。前年,文登推行大龄养老保险,文登市环卫处领导和同事们建议李玉坤拿出这笔钱投保,以解后顾之忧,但他们不知道,她早在几年前就把这笔钱捐出去了。为了让李玉坤能够多为自己考虑,有一次,环卫处的领导吓唬她说,要是你再这样,就不让你干了,回家养老吧。一听这话,李玉坤当场就吓哭了,因为她想到,自己需要这份收入资助四川的四个孩子完成学业。“说句实在话,这么多年,我还从来没有想过养老的问题,只是寻思着自己身体没大毛病,有闺女给口饭吃就行了。”

  交谈中,李玉坤告诉记者,早在2005年,她便有一个想法,去世后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去,在和两个女儿商量之后,她先后跑了两次威海市红十字会,但因为各种原因,暂时还没有达成。“我老了,可能器官不能给别人用了,不过即使为科研做一些贡献也好,算是给我的人生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吧。”(记者 许君丽 本报通讯员 车田民)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