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
老百姓冒险把我救回家
11月28日,天刚蒙蒙亮。住在渣滓洞不远处的21兵工厂家属宋臻祥和徐超的母亲等人跑过来看发生了什么事,她们发现我还活着,冒着风险把我救回家中。由于当时21兵工厂还属于国民党警戒区域,时常有敌人前去巡查,宋臻祥她们赶紧为我脱去囚服,换上了平常女人打扮的衣服。她们把我换下的囚服埋在自家院坝前的树下,把我送出了警戒区。
当时重庆尚未解放,在这里我举目无亲。我身心疲惫,只好混在当地为了躲避抓兵、抓夫的人群中在山上乱跑。
11月30日,听说重庆解放了,我顿时忘记了两天没有吃东西的饥饿,拖着高烧不退、极度虚弱的身体,慢慢地问路到了磁器口一带。
在从磁器口去沙坪坝的路上,我幸运地遇上了一群宣传队的学生,得知我是从渣滓洞脱险出来的情况后,先将我接到学校暂住,在与重庆军管会设立的脱险同志登记处取得联系后,又及时把我送到西南医院。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我才脱离险境。我终于获得新生,重新回到党和人民的怀抱。
盛国玉生平
垫江县沙河乡人,生于1926年1月,1943年毕业于垫江简易师范。
1947年,盛国玉经亲戚介绍,与川东地下党员余梓成结婚。在丈夫革命思想的影响下,盛国玉从普通的家庭妇女逐渐成长为一个进步青年、革命积极分子。
1948年4月,丈夫余梓成将盛国玉从乡下接到县城,从此,走上革命道路第一步;当年暑假,丈夫让她在桂阳小学以“教师”身份作掩护,负责做学校女教师的革命思想工作。
1948年10月17日,盛国玉被捕。此时,距离党组织准备发展她入党的时间仅仅只差两三个月。盛国玉和一同被捕的川东地下党员游中相、傅伯雍、陈鼎华一同被押解到重庆,被关押在渣滓洞监狱。她和江竹筠同在一间牢房。“11·27”大屠杀中,盛国玉死里逃生,成为唯一脱险的女志士,也是江竹筠同牢房唯一健在的难友。
解放后,盛国玉先后在垫江县群众委员会、日杂公司等单位工作。1982年离休后,她依然没有放弃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1996年,组织特批70岁高龄的盛国玉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她和丈夫生前的夙愿。
采访手记》》
老人家爱种花
常哼革命歌曲
觉得生活幸福
3月19日,我们赶到垫江县时已经是中午。我们害怕打搅老人家午休,电话告诉盛国玉的女儿余琼,把访谈时间推到两点以后,没想到老人家却不领这个情。“她说,我睡觉哪有配合报社同志的工作重要?你赶快到桂溪桥头去接他们。我们搬了房子,怕他们找不到。”余琼向我们转述了盛老的话。
12:40,我们走进盛老的家时,老人已经先于家人吃完午饭,坐在沙发上等我们了。
盛老说,在渣滓洞时,她和难友们洗了一年多冷水,当时人年轻还没什么感觉,到了60岁以后,病就冒出来了。如今,她摸不得冷水,摸了冷水就要生病;一到冬天,她膝盖、脚趾和肩头就会一阵阵发痛。好在政府对她很关心,她生病住院的费用全部报销。现在她一个月有几千元退休金,请了个保姆帮着料理家务。
在盛老的卧室里挂着亡夫余梓成的照片。30多年来,这张黑白照片伴她度过了无数黑夜与黎明。余梓成是1973年去世的,葬于垫江烈士墓。每年清明,盛国玉都会去祭拜她相濡以沫的老伴———也是她人生路上志同道合的战友。
盛国玉说,由于监狱生活留下的后患,医生建议她不要孩子。丈夫也担心她的身体,表示称生不生、抱不抱养都无所谓。但她不顾丈夫的反对,在35岁时生下了一个儿子,结果刚满月便夭折了。两年后,她冒着高龄产子的危险,生下了女儿余琼。
“余琼是我唯一的女儿,她在垫江县农业执法大队工作。这房子就是她的,我们生活很幸福。”盛老说:“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看到今天的中国,我们当年的付出,值得!”
记者注意到,余家的阳台上种了很多花。一对竹制椅子已经陈旧得发黄,中间的竹制茶几上一盆君子兰正含苞欲放。余琼说,她常常坐在这里,听母亲讲以前的事,偶尔还会听母亲哼起以前的革命歌曲。
说到此,盛老突然来了兴致,轻声地哼唱起《拥军秧歌》:“正月里来呀是新春,赶着猪羊出了门。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解放军……”
鸣谢: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本版文图/记者 赵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