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明4月2日电(记者 蒋晨)说到云南,不得不让人想到美丽的滇池,而说起滇池,最让人关心的话题就是污染治理。在滇池治污工作成效显著的背后,有一群“蓝色捍卫者”在行动,他们始终在守护着滇池,严守滇池污染源。
身穿蓝色的制服,从严的工作态度。因为肩负保护母亲湖的重任,所以昆明市滇池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始终把查处河道排污行为放在执法工作的首位,切实加大河道执法监管力度,对向河道直排生产废水,污染水质的违法行为严抓重管,从源头上加大监督力度。
昆明市滇池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董建平表示,近一年来,随着滇池主要入湖河道的综合整治,河道水质及景观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由于一些企业和个人报着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想法,无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向入滇河道排放污水,既污染了滇池水质又破坏了河道景观。针对类似情况,执法局对违法行为发现一起,重处一起,着力构建截污治污体系,巩固滇池综合治理成果。
董建平告诉记者,截止2011年第一季度,该局受理群众举报41件,开展专项执法行动7次,拆除水体保护区违法建筑2000平方米,清除侵占水体保护区面积6700平方米,拆除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建筑面积70平方米。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60余起,行政处罚金额近60余万元,各项指标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执法局不断创新执法方式,将刚性执法向柔性执法转变。日前,该局与20家企业签订行政合同,只要企业在一个季度之内未发生向入湖河道周边乱排污水、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含有病原体污水等55种违法行为,除群众举报外,执法局在下个季度一般不进入企业经营场所进行实地检查。执法人员虽然不进入企业检查,但要对企业生产、经营场所的外围现场进行重点抽查,一旦发现违法,将按法律规定的上限处罚。履行行政合同的企业将被列入诚信“红名单”,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技术改造、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对不遵守的企业列入不诚信“黑名单”,进行重点监督。
“刚性执法容易产生矛盾,引起不必要的对抗和诉讼,出现较大的社会影响。而且,与其在事后对违法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不如在违法行为发生前就遏制住。这样不仅减少了治污的成本,又做到柔性的人性化执法方式,将原来注重事后执法变为事前、事中执法,既是一种非常好的执法模式创新,也是治污的一个良策。”董建平称。(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