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驴友"联盟变身专业救援队 于困境中发挥草根力量

2011年04月12日 10:1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蓝天救援队在灾区(资料片)。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从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到云南盈江地震灾区,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自己组织训练,从松散的联盟成为具有专业救援能力的救援队。他们都是志愿者,参与救援只因一颗爱心,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北京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

  4月4日,蓝天救援队突然接到求援电话:一支17人的“驴友”队伍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灵山西龙门涧被困,搜救队伍急需支持。救援队迅速出发营救。第二天下午,在蓝天救援队参与下,17名受困者全部获救。

  从最初的“驴友”松散联盟,到自觉的救援组织,再到经政府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北京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一直在为救助他人而努力。

  志愿救援大出击

  “为困境中的人贡献一份力量”

  3月10日,云南盈江发生了5.8级地震。蓝天救援队救援力量第一梯队当天下午集结,晚上即赶赴云南。3月13日,盈江地震灾区搜救工作基本结束,蓝天救援队部分队员继续留在当地,转运救灾物资。

  与其他救援力量不同的是,蓝天救援队是一支完全由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张勇,网名“远山”,是北京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他说:“为困境中的人贡献一份力量,是每一个蓝天人的心愿。”

  2010年玉树发生地震时,蓝天救援队队员的足迹遍布玉树周边村寨。“救援后期,我们发挥自己的探路搜救优势,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灾区周边村庄及一些尚未被及时救援的地区展开搜救、运送物资和医疗救助工作。”这期间,蓝天救援队和志愿者医生一起巡诊治疗1165人。

  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救援队先后有20多名队员赶赴灾区。以“远山”为首的一支志愿者小分队,利用专业技能及装备,成功在汉旺罐滩村、安县五福村展开搜救,探明并用GPS标记路线,为村民带来第一批救援物资。

  公益爱心大联合

  “四只盘握在一起的大手”

  2007年初,“远山”和十多个“驴友”一起在北京小五台救援了一位“走冰河”受伤的“驴友”,大家共同感受到山野救援力量的匮乏,决定“抱团取暖”,成立救援队。

  2008年11月,汶川地震救援后,原来松散的救援队与红十字组织合作,正式成立北京蓝天志愿救援队。2009年4月,北京红十字会又授予蓝天救援队“北京红十字应急辅助队”队旗,将救援队纳入北京应急反应系统。

  “远山”、“叽叽歪歪”、“大雪”、“小驴”、“不困”,队员们之间往往习惯以网名相称。在蓝天救援队里,这就是他们实实在在的身份,严格培训,共同行动。结束救援,放下行囊,“英雄”又变回普通人。他们有的是退伍特警,有的是医生,还有的是公司职员、公务员、教师……在蓝天,他们结成民间公益爱心的大联合,正如蓝天救援队红色的标志,“四只盘握在一起的大手”。

  在每次的搜救工作中,志愿者们都是自带装备,自己开车,有时救援行动不在周边,吃住也需要自己解决。大家毫无怨言,因为都知道,队里唯一的资金来源是募捐来的几千元钱,宝贵的资金只能用在制作路标、救援行动中购买食物等最需要的地方。

  很长一段时间里,救援队的帐篷等装备只能存放在“远山”家里。后来和红十字会合作,才逐渐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其他组织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或在救援时提供越野车,或提供无线电培训,或提供急救医护能力的培训。

  现在,北京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已有近500名队员,正式队员需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他们还开设了中国紧急救援联盟论坛,希望能将全国各地的其他救援组织聚集起来,互相交流信息,互相援助,目前已经在山东、四川、青海、贵州等地协助成立了蓝天救援队。

  草根力量大志向

  “自救互救比他救更有力量”

  在汶川地震救援后,蓝天救援队就从山野救援向城市救援拓展,之后又向水上救援延伸。2009年初,“远山”辞去工作,专职为蓝天救援队工作,没有收入,靠着积蓄支撑着,“志愿者组织成长不容易,没有人费心张罗,一不小心就散了”。

  “我们申请了统一特服号码:4006009958。只要拨打这个号码即可提交求助信息,救援队将在4小时内携带装备到达救援现场。”救援队的队员自豪地介绍。

  去年,他们完成了16起日常的山野事故救援,前年完成了24起。

  虽是自发形成的草根救援力量,但蓝天志向可不小。他们正在筹备一支国际救援队,希望将来通过联合国国际救援组织国际重型救援队分级测评,获得资格认证,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为世界各地提供服务。

  在突发的救援之外,蓝天还在推动救援知识的普及。“数据显示,灾难中成功脱险的人95%都是在自救互救中生还的。自救互救比他救更有力量。”“远山”说,救援队正在尝试走进社区和校园,将安全救援知识普及推广。“我们的队员都是普通人,我们培训了他们,他们再培训身边的人。紧急救援知识普及得越充分,我们的生命越坚强。”(记者 余荣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