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有关湖南省湘乡市泉塘镇新东村“成群结队”的农村学生冒着生命危险,通过一座扭曲成“W”状的危桥上学的视频,在网络世界一石激起千层浪。优酷网由此开辟“温暖上学路”专题,目前已上传60多条农村娃上学行路难视频,数百万网友猛“顶”,呼吁各界伸出手来“帮帮孩子”。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近日赶赴湘乡实地调查,发现危桥已拆,当地政府正“特事特办”建便桥、造新桥。重建一座桥容易,但要解决“惊险上学路”背后的民生难题,却非朝夕之功。优酷网表示,“温暖上学路”将提供一个长久的平台,众多网民就是火焰,照亮此类事件的解决之道。
“桥危危”牵动百万网民心
12天前,一则“危桥扭成W,上百孩子惊险上学让人揪心”的视频由湖南一名拍客上传至优酷网,目前已有数百万人次点击观看,现有评论数千条。网友们纷纷表示,孩子们太可怜了,如此“桥危危”怎么能过人呢?!
优酷网内容高级总监张曙光介绍,“桥危危”已存在5年,视频上传后立刻引发高度关注,孩子们上学行路难的现状令人触目惊心。网民的关注也推动了此事的解决,当地政府第二天就进行回应,当周就拆除危桥,新桥也正在建造之中。
冒着瓢泼大雨,“中国网事”记者来到湖南省湘乡市泉塘镇新东村,撑着雨伞穿过长长的田埂,才来到湘江支流涟水河上游石狮江东干流上的“桥危危”边。
“中国网事”记者见到,“桥危危”中间桥板已经拆除,桥头矗立着红底白字“封桥”的警示标志。从残存扭曲变形成“W”状的桥体、歪斜在湍急水流中的桥墩,仍能感受到危桥被废弃前的凶险,也为此前在桥上通行的小学生的安危感到后怕。
据了解,“桥危危”附近有一座新桥横跨石狮江。那么,孩子们为什么要冒险走“桥危危”?学生们说,去河对岸新阳完小上学,如果沿着水泥村道走新桥,要花约50分钟。如果抄近道穿过稻田走“桥危危”,20分钟左右就能到校。“走烂桥当然害怕,但省力,还节约时间。”
同胜村支书钱松柏介绍,2006年和2010年两场洪水,加上河道采砂等因素影响,“桥危危”近两年严重变形。为此,村里和新阳完小曾两次打报告要求拆旧建新,但乡镇和交通部门勘查后,没有付诸行动。
“桥危危”在网上曝光并引发网民高度关注后,湘乡市市长阳建民带着职能部门实地勘察,在现场就拆桥、建桥和过渡时期临时处置办法等作出安排。
“不管任何理由,群众的需求是最大的需求。”阳建民说。
“中国网事”记者在新东村采访,看到湘乡市交通局局长钟国强、总工程师彭泽辉在大雨中指挥工作。钟国强说,湘潭市、湘乡市决定封锁、拆除危桥,同时搭建一座便桥,并将在今年秋季开学前在原址修建钢筋水泥新桥。目前,勘测和设计等工作已经完成,资金、施工单位和人员也已经到位,只等雨势稍弱,便可开始动工。
拍客行动发起“温暖上学路”大接力
“桥危危”在网上曝光并得到政府响应、迅速解决问题后,优酷网发起了“温暖上学路”专题行动,呼吁全国拍客上传相关视频。截至目前,全国已有60多个视频上传。
在“桥危危”之后,各地网络将江西新余学生通过10米高无护栏引渠桥上学、四川山区孩子翻山一个多小时上学、陕西安康孩子打火把上学和武汉郊区小学生高速公路扒车上学等“惊险上学路”视频陆续被上传到优酷网,引发了“温暖上学路”大接力。
张曙光介绍,湖南“桥危危”情况其实在全国很多偏远地区都存在,“温暖上学路”发动拍客搜集并上传此类事件,不仅受到了网民的强烈关注和支持,优酷网还与东方卫视、浙江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等16家电视媒体达成联盟,共同关注和推动此事。此外,一些公益机构也表示希望共同帮助孩子们。
“优酷网作为一个平台,我们的初衷和目的都是让大家来关注这个问题,一方面促使当地政府重视并解决,另一方面也呼吁全社会伸出手来帮助这些孩子们。”张曙光说。他表示,个案的解决固然令人高兴,如果能推动此类事件的根本性解决,其意义更加重大。优酷网会将“温暖上学路”作为一个常态的工作持续下去,打造一个长久的平台。
“上学路”背后的民生难题
“中国网事”记者经过调查了解到,农村娃上学行路难问题背后是农村教育、交通、财政投入等民生难题。
首先,“桥危危”背后是“并校”后农村娃“上学难”。
通过“桥危危”上学的孩子都是新东村的,“中国网事”记者见到新东小学锈迹斑斑的大门紧闭。许多乡村教师反映,近年来随着农村举家外出务工家庭增多、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很多“村小”被迫关闭,即使吸收多个村生源的新阳完小这类“中心学校”,也只有一二百学生。“并校”后,部分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学校又多不能寄宿,上学难问题很突出。
张曙光等建议,可考虑由政府拿钱贴补有资质的社会车辆,在有条件的地方责成交通部门协调组织开通上学放学时段运行的“学生娃公交车”,以解决这一难题。
其次,“桥危危”是一些地方农村交通难问题的缩影,凸显国家及社会应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投入的紧迫性。
据“中国网事”记者了解,湘乡市还有70多座与“桥危危”同类型“高龄”人行便桥处于“病、危”状态。在一些地方农村,类似“桥危危”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桥的数量还不少。
湖南省有关交通研究方面的专家指出,目前村级基本道路的建设一般有财政投入支持,但其中不包括村管桥梁和隧道的维修和建设,村道桥梁和像“桥危危”一样的人行便桥只能依靠村级单位或村民自己维护、新建。以“桥危危”为例,这个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桥,是由国家投资3000元、群众投资投劳大约1万元建成的。现在重建新桥至少要70万元,资金是个难题,农村劳动力也是个难题。在湖南,国家对村道建设按照每公里10万多元标准补贴,仅够修路的基本支出,无法照顾到遍布在乡村的大小桥梁的修建和整治。
专家建议,国家和地方财政下一步应更重视农村交通建设问题,修缮或重建严重威胁农村民众生命安全的危桥,把农村的公共工程公益事业作为民生投入的一部分。同时,社会力量也应该关注这个领域,通过网络等传播渠道影响和号召各类公益、慈善机构对农村危桥等进行投入。(记者 苏晓洲 张琴 袁雪莲 谭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