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诉诸笔端,自编、自导、自演,拍摄起电视剧,把发生在山乡梯田间的爱情、生活搬上了荧幕。
她,就是庄浪县柳梁乡陈山村的柳云霞。
决不放弃
柳云霞1976年出生于庄浪县柳梁乡柳渠村。她生性聪颖,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她的第一篇描写葵花的作文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后来,她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宣讲。
柳云霞在柳梁中学上初一期间,父亲干农活时不慎摔伤了腰,她被留在家里照顾父亲。从此,柳云霞辍学了。那些日子,她做梦都在上学,每当村里的伙伴们相互喊着名字上学的时候,她就躲在自家大门背后,透过门缝看着他们上学远去的背影,暗自流泪。
后来,柳云霞外出打工,当过保姆,干过缝纫工,饱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1995年,柳云霞出嫁到柳渠村邻近的陈山村。
成家后,她想到了养鸡致富的门路,可是家里没钱。于是,她就找到和自己平时关系要好的一个姐妹家借钱,钱虽没有借来,但她下决心一定要发家致富,活出个人样来!
柳云霞想到了从书籍杂志中找致富门路。乡上的邮递员给她推荐了《农家女》杂志。从此,她每年都订阅《农家女》杂志,白天劳作,晚上阅读杂志。看着上面农家女们发表的心声,一种亲近感油然而生。她也把自己曲折的经历诉诸笔端,向《农家女》杂志投稿。
2000年的一天,当柳云霞从邮递员的手中接到新一期的《农家女》杂志,看到目录上“柳云霞”三个字的时候,激动得双手颤抖。她想,这个“柳云霞”是不是自己呀?她立刻翻到内文,“倾听我诉说”几个字映入眼帘——是的,这是自己写的文章!看着自己名字变成了铅字,柳云霞高兴得一连好几天都平静不下来。
从此,丈夫贩运牲口,她白天在农田种葱和蒜苗挣钱,晚上看书写作,笔耕不辍,陆续在《农家女》杂志上发表了10篇文章。
涉足文坛
一次,一位只读了小学二年级的农村妇女编拍的反映当地留守儿童生活的电视短片在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播出。柳云霞又一次受到了启发——她也想拍摄一部电视连续剧,反映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山村的婚姻状况、农家生活。
柳云霞立即行动起来。她从2009年初开始创作剧本,到2010年10月,剧本《叶子的包办婚》创作完成,大约10万字。
完稿之后,她拿着自己的剧本请教县上的一些文化人士,他们纷纷感慨:写剧本是一个具有大学学历的人都不一定敢想的事情,一个农村妇女不但敢想,而且写成了。
剧本完成了,由谁来演?专业演出剧组能看中剧本吗?这些想法柳云霞都有过,她最终选择了请乡亲们来“自己演自己”。《叶子的包办婚》准备拍摄成电视连续剧,计划拍摄18集。柳云霞根据剧中人物的个性特征,将村里适合角色的农民一个个在头脑里“过电影”。想好之后,柳云霞就挨门逐户地物色演员和拍摄场地。
柳云霞要拍摄电视剧了!这个消息在梯田环绕的陈山村不胫而走,人们在路头路尾议论纷纷,有支持的,也有不理解的,也有热嘲冷讽的:“柳云霞头脑发热,自不量力……”
对此,柳云霞认为:自己要做的事情就是为了实现梦想,没有什么丢人的。
共渡难关
听说柳云霞要拍摄电视剧,一些爱唱夜社火的村民很支持。61岁的牛广年是个“社火迷”,他愿意扮演剧中叶子爹这个角色,而且不要一分钱的报酬。所有的演员全是农民,人物对话是庄浪方言,柳云霞既是导演,又是主演。
拍摄需要摄像机,制作需要电脑,拍摄电视剧需要一定的经费。拍摄经费从哪里来?
其实,早在柳云霞撰写剧本的时候,一个年轻人就在默默地关注着这件事情,他就是陈山村青年柳小青。柳云霞的执着和村民们的热心感动了他,既然是村里的事情就要大力支持,柳小青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为剧组购置了两部摄像机和两台电脑。
2011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十六日,《叶子的包办婚》在柳梁乡陈山村开拍了。随着柳云霞喊出“开始”,第一场戏《叶子与男友》就开始拍摄了。场景选择在陈山村老百姓原来取水的老路上,十里八村的老百姓赶来看热闹。柳云霞既当这部电视剧的导演,现场给每名演员说戏,又担任总摄影师,执机拍摄并指导整个拍摄过程。负责制作的是柳梁乡刘家阳坡村的刘立立,他从湖南一院校毕业,学的是影视制作专业,他还在剧中担任了一个角色。
有一天,“女一号”叶子扮演者的母亲来到片场后,硬是把这名扮演者拖走了,电视剧眼看就要搁浅。柳云霞没有动摇,她说:“叔叔伯伯、兄弟姐妹们,走了‘女一号’我来扮演这个角色。咱们一定要把这个电视剧拍摄完成。”大家一听这话,异口同声地说:“对!一定要拍摄成功。”柳云霞从韩店镇东门村请来了具有20年拍摄经历的摄影爱好者何明珠,替换自己担任总摄像师。
尽管困难重重,缺乏资金,但大家团结一心,从不动摇,无论如何都要完成拍摄。
目前,这部电视剧已经拍摄完成了8集,预计拍摄完成将达到24集。(通讯员 李顺民 李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