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爱心人士听到这个消息后,就通过我们为小长英捐助3000元作为前期医疗费用,随后如果需要我们也将继续跟进。”丽江市永宁爱心帮扶中心一线办公室的义工王卫表示。
在小长英送往丽江之前,20日记者前往刘家村民小组看望了小长英的奶奶。同行的马学强校长叮嘱说,小长英生病的消息不能让她奶奶知道。
从温泉完小到刘家村民小组要走15公里的山路。20日一早,记者从温泉村完小出发,一路上山高坡陡,许多地方需要手脚并用,高海拔让记者的双腿沉如灌铅。“这条路小长英每周都要往返一个来回。”马学强说。
在经历5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后,记者来到海拔约3100米的温泉村委会刘家村小组,小长英奶奶穿着一身破旧的彝族服装,正在自家的小木屋前坐着晒太阳。
小木屋已非常破旧,屋顶上大大小小的缝隙透着光亮,屋中央的火塘里烤着几块土豆,一张竹席上放着破旧不堪的棉絮。小木屋没有通电,水也是从溪边挑来喝。
在马学强的翻译下,记者听老奶奶讲述她们的故事:小长英5岁时父亲患病离世,母亲不久后就改嫁,从此祖孙俩就相依为命。现在小长英长大了,但奶奶也快到74岁的高龄。
“前几年,我身体还行的时候,背着长英去山上挖药材,一天只能挖一两斤,5角钱一斤的药材要挖很多天才能换一件衣服。”老奶奶说。
“家里的土豆是邻居送我的,我一整天喝点茶水、啃土豆就能过。但是小长英要长身体,这些白米饭就留给她吃。”
她的邻居告诉记者,小长英也非常懂事。一早起来就会起床捡柴、挑水给奶奶做饭,从不计较吃穿,“让奶奶生活好”是她最大的愿望。
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老奶奶不住地擦眼泪。当看到在电脑上的小长英照片时,老奶奶情不自禁地触摸着电脑屏幕。
“我天天想小长英,在村口盼她回来。我去趟乡上要走2天时间,把低保的钱取出来给长英买一点肉吃。”老奶奶说。
“我年纪大了,总有走的一天,今后就希望小长英能够好好学习,自己照顾好自己,也想有个好心人来收养她。”说到这里,老奶奶痛哭失声,树皮般的脸庞上一道道泪痕。
马学强校长边翻译边流泪:“老奶奶说她也舍不得小长英。”
【反馈链接】更多“小长英”亟待被关注
针对网帖“老奶奶每月20元低保”的说法,“中国网事”记者在永宁乡政府查阅低保信息表了解到,从2007年老奶奶在永宁乡第一批享受了低保,额度从每月的20元已经上调至现在的每月60元,小长英也有每年500元的贫苦寄宿生生活补助,但这对于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祖孙俩来说并不能解决所有生活问题。
“祖孙俩的事情在网上公开后,现在每天都有人打电话询问小长英的情况,现在她的生活困难基本可以解决了。但学校里和她一样贫穷、困难的孩子还有一些。”马学强告诉记者,同时学校和义工组织还给一些特别贫困的学生免除资料费、文具费等。
永宁乡副乡长沙文高对此表示,乡政府已经安排人到丽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看望小长英,今后将保证小长英和奶奶生活得到改善,同时加大对特殊贫困群体的扶持力度。“温泉村委会的大部分群众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10年,小长英家所在的刘家村人均纯收入仅600元左右,虽然政府已经尽了很大努力,将更为困难一些村民迁到山下居住,但尚未满足所有贫困人口的需求。”沙文高说。
沙文高说,永宁乡属于高寒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虽然近年来政府一直在实施安居温饱工程、整村推进等规模较大的扶贫项目,但全乡财政收入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持难度大。为此,当地政府、学校也正在和公益组织联手探索爱心帮扶项目,让更多的贫困儿童成长有保障。
长期在泸沽湖一带从事儿童爱心帮扶的义工王卫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和各所学校合作,共同开展成长关怀、‘一对一’助学、特殊儿童救助等项目,仅2010年就有1000余名儿童受益。”王卫说。
“在关注小长英的同时,我们更希望社会各界爱心团体、人士关注更多孩子的未来,共同为贫困山区儿童的成长付出努力。”王卫说。(吉哲鹏、潘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