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遍地堆放 小广告满天飞 黑车占路揽客 游商堵路经营
城市死角治理为何如此难
“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可是胡同里没个垃圾箱,大家都把垃圾丢在家门口,蝇虫成群,脏死了!”“钟楼北桥东侧的护城河边快成垃圾场了!”“恨不得满世界都是小广告,天桥扶手上也是,黏糊糊的,老年人上桥都没处抓扶。”“大望路一带的黑摩的横冲直撞,太猖獗!”“天气回暖,小商贩也活跃了,天还没黑就涌到大街上,人行道、汽车道都被他们占去了,我们都没法儿走路了。”
随着气温升高,市民外出活动增多,这些暗藏在市民身边、一再考验着市民容忍度的“死角”一个个暴露出来。近日,本报记者兵分几路走街串巷,发掘城市环境“死角”,切身体验市民烦恼。
现象1
垃圾堆不清 天热熏人
胡同是北京文化的载体,也是咱北京人的根。4月29日下午,记者走进西城区园宏胡同,胡同里还算幽静,可就在这长约100米的胡同里,记者见到了5处小垃圾堆。垃圾堆要么在电线杆下,要么就在住户的大门口,煤渣、纸屑、烟头、烂白菜、西瓜皮、塑料袋、流着油汤儿的餐盒,有的装在塑料袋里,有的零散地裸露在地上。
“天儿还没热呢苍蝇就来了,等到夏天,臭味儿更大,蝇虫更多。”一位居民叫苦不迭。
记者了解到,北京很多胡同里都没设垃圾箱,居民把垃圾放在自家门口或电线杆下,由环卫工人收走。有的环卫工人每天在早晚收两次,有的则走街串巷不定时收垃圾,但这都无法确保垃圾得到及时清理。在东城区,记者从鼓楼西大街走到鼓楼东大街,从东直门南小街走到金宝街,再到长安街和东单北大街,这些繁华地段的胡同里,也随处可见裸露的垃圾。
记者还看到,原本就很狭窄的胡同无一例外地被一排或两排汽车霸占着路边,胡同口和街面上的店铺大都霸占着人行道大搞店外经营,民宅或店铺翻修所使用的砂石废料就堆在墙根儿甚至街面上,毫不遮盖,大风吹过,沙土漫天,路人无奈地捂着鼻嘴眯着眼睛。
此外,记者在钟楼北桥东侧的护城河畔、小月河沿岸以及西打磨厂、椿树一带,看到了成片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在地铁5号线刘家窑站、13号线霍营站等人流量大的地铁站附近,记者还看到了大量令人作呕的餐厨垃圾,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10多米长的垃圾带,臭气熏鼻。
现象2
小广告黏手 屡禁不止
路面、墙壁、天桥、电线杆、电话亭、指路牌、配电箱、公交站牌,只要是有形的物体上,似乎都是“办证”、“治病”、“酒店直聘”等小广告的栖身之所。这些被叫做“城市牛皮癣”的小广告总是密密麻麻地层叠在一起,贴了撕,撕了贴,往复不休。
记者在中关村的一处过街天桥上看到,小广告贴得密密麻麻,不仅有刚贴上的小广告,也有经过清理残留下来的破碎小广告,记者注意到,甚至楼梯扶手上都贴满了小广告,摸着满手黏糊糊的,老年人想扶一下扶手都无处下手。记者顺着中关村大街向北走,电线杆、指路牌、配电箱、人行道、车站前的地面上都有小广告,刻章、办证、代开发票、出租房屋,琳琅满目,日日更新,令人啼笑皆非。有些被黑色油墨涂抹过的小广告,留下一团团污渍。海淀区环卫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路边的小广告可以用水枪喷,但天桥上的只能用湿布擦,但是小广告的背胶很难清除。
记者来到海淀桥桥下,红灯亮起,近百辆车陆续停下,抱着小广告的年轻人瞬间涌出,身手敏捷地闪、跳、腾、挪着穿梭于车流中,快速地将各种小广告扔进车里。绿灯亮时,他们经常来不及退回绿化带,汽车擦身而过,险象环生。虽然这些小广告以售楼和车辆买卖维修为主,但记者看到,许多司机看都不看就随手扔在马路上,发放者竟然不顾危险,蹲在车流中捡起地上的一张张小广告。一位小伙子说,他知道很危险,但是发一张小广告赚2毛钱,他一般一天能发两三百张,能赚到五六十块钱,这活儿他已经干一年半了。
现象3
黑摩的挡道 难以根治
昨天傍晚,记者来到西大望路地铁站南,路边停着很多无牌照的黑三轮摩的,看到有人走来,司机就上前揽客,即便不被理睬,他们也不住地吆喝。而在路上行驶的黑摩的也不老实,逆行、闯红灯、横冲直撞、随便停车,行人和司机见到黑摩的都很害怕,躲得远远的。“劳累了一天实在不想走路回家,我本来想坐正规出租车的,可是等了好久都等不到,我家那边又没有直达的公交车,只能坐黑摩的了。谁都知道黑摩的不安全,可是没办法呀。”从大望路地铁口出来后,王小姐很无奈地钻进了一辆黑摩的里。记者在路口观察近半小时发现,周边等车的人很多,但很少有空驶而来的出租车,而且周边公交线路不多,很多人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黑摩的。
其实,在各大地铁站、公交站附近,在各大居民小区门口,在商场和批发市场周边,只要是人流密集之处、交通不方便之处,就能见到黑摩的和黑出租车的踪影。从清晨到深夜,他们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扰乱了这些地区的交通和治安,他们擅于同城管部门“游击作战”,很难被彻底清除。因此有居民提出,让社区电瓶车尽快投入使用,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现象4
小商贩占路 造成拥堵
蒲黄榆地铁站东北口的“无照夜市”由来已久。虽然地铁口斜对面就是城管的值班亭,但记者发现,每天从下午开始,水果摊、服饰摊、杂货摊、小吃摊等就陆续出现,游商们占据着通往地铁口的步行道,有些甚至把地铁出站口当成了仓库,使得本就不宽的步行道更加拥挤、混乱。很多此处的女士都紧紧地抱住挎包,她们说“治安太乱了,怕被人抢走。”而对于清洁工张师傅来说,游商带来的是满地垃圾和油污,“有时候每隔几分钟就得扫一次,行人不自觉随地扔,商贩们也不收拾,好像永远都扫不干净。”
从地铁口向东到方庄环岛,又是一处游商的聚集点,情形与蒲黄榆类似。在天通苑北站的换乘广场,每天晚上,几十辆卖小吃的三轮车聚集而来,在此练摊儿。
追问
死角为何在?
原因有三
在北京这座超大型城市中,城市管理的力度很大,但为什么这些“死角”依然存在,而且总也清理不完?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冯刚认为,之所以形成顽固的城市“死角”,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到位。第二,城市管理不到位。首先管理标准不完善,其次责任主体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找不到责任主体,最后只能由政府兜底。第三,环境建设的社会参与不足。目前城市环境建设的模式具有完全的行政性特征,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政府组织进行,而实际上,在市容环境秩序管理领域,单靠政府力量往往既做不好,也做不了。
回应
全市正开展灭死角工作
今天上午,记者从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今年全市正在开展“精细管理,美化市容”工作,将按照“出标准、落责任、灭死角、提水平”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主要大街、街巷胡同等地区的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工作,研究建立全市环境建设标准体系,全面落实环境建设相关责任,逐步实现城市环境的长效管理和精细管理,尤其是要将环境建设工作深入到群众身边,解决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让环境建设成果真正惠及于民。目前,全市正在重点开展城市环境“灭死角”工作,全市各区县已经通过摸排将一些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编入“灭死角”工作台账,全市上账的“死角”有2000余处,包括小广告、黑车、无照经营、垃圾堆积、堆物堆料等脏乱问题,涉及到街巷胡同、居民小区、村庄、城乡结合部地区,这些“死角”大部分将于上半年解决。但是,从全市环境状况来看,城市环境“死角”问题普遍存在,上账的“死角”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城市环境“死角”就在市民身边,市民可拨打电话12345或96310举报。(于海波 陈坦 宋玮 许前程 王琪鹏)